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自查报告

扶贫办自查报告

扶贫办自查报告



第一篇:扶贫办自查报告

玛曲县扶贫办纪检组2011年上半年工作

自查报告

县纪委:

2011年上半年,我办的纪检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半年来纪检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为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扶贫办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主任为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相关干事为成员,协助抓好此项工作,并且召开四次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了具体措施,并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认真按时建立副主任以上干部廉政档案材料,及时报送主任廉政档案。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单位无干部职工,利用婚丧嫁娶收敛钱财,参与赌博,公款外出或变相外出旅游、参与入股采矿等违纪事宜。

二、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针对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政策、法规,制定学习计划,并利用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半年以各种形式组织学习了6次,按时向纪委及相关部门报送材料,始终要求四个结合:即一是要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二是要与整治机关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三是营造一个工作积极主动务实结合起来;四是营造一个干部职工和谐、愉快氛围结合起来。

三、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强化领导廉洁自律

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无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无公车私用现象。

四、强化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

督促全县七乡一镇一场一区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实现了扶贫资金的“专户专帐、封闭运行”,使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使扶贫资金无挤占、挪用现象;同时,还加大了扶贫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从项目实施到项目竣工都布下了监督网络,且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2件次,均已办结,在来访中,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不属于我办处理的,及时转办,给来信来访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五、解决热点难点,切实为民办事

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窗口,落实专人负责接待办理,提高服务质量,对来访或需要办理具体事项,涉及具体哪位办理,亲自带去,做到不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健全预算会计核算制度,认真落实单位“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单位无预算外资金、无私设小金库,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单位对商业贿赂工作进行专项治理,按时报送相关表册、资料。

六、切实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防止腐败滋生。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县《分工方案》要求,就我办涉及项目研究、审批、上报等工作程序进行排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加强了《玛曲县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落实力度。

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单位领导实行实绩公开制,半年、年终对副科级领导干部所干工作、取得的效果进行公示,接受干部职工监督,扶贫项目要求自下而上,首先由项目村、项目点召开群众或村民代表会确定项目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在建设中,资金使用要进行公示,接受接受群众监督。群众会议纪录、公示、公告情况作为项目建设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进行经常性检查。

涉及人事任免,大笔经费开支,均经主任办公会讨论决定,并在职工会上进行通报。

七,狠抓了四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一是我办成立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领导小组,由主任卓玛才让担任组长,专职副书记和各位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全办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监督检查和协调解决相关工作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四楼,具体承担全办实施四项制度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既是行政问责的重点对象,又是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责任人,对执行四项制度负责。各股室要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保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是向社会公布了有关服务承诺事项。各股室将相关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承诺事项向社会公布。

三是是完善标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完善股室办公室标志牌,在办公区域悬挂办公室分布示意图;为每位干部制定办公桌签,公示姓名、职务和投诉监督电话,方便服务对象了解工作人员身份,接受监督。

四是结合我办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为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促进干部职工恪尽职守、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确保政令畅通,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制定《玛曲县扶贫办干部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工作秩序,营造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考核评议机制。

办纪检组要切实承担起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加强对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按照四项制度的规定,对违反四项制度的干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问责。

八、存在问题

一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干部职工监督教育管理深入力度不够。三是干部职工学习氛围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八、下步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各项工作,使全办工作稳中有进,全面发展。2.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管理,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营造一支遵纪守法,务实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

3.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严格执行《玛曲县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4.继续加大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对项目实施实行跟踪问效,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5.进一步加大四项制度各阶段措施的落实,树立良好的扶贫形象。

第二篇:2014年扶贫办工作自查报告

一、省级帮扶单位

由省委政法委牵头,民革省委、省公安厅、林业厅,中信银行分行、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储粮分公司、学院、学院共9家省级单位在我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2014年省委政法委选派石世权同志到我县任挂职扶贫副县长。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学院、省公安厅、通用机械研究院、学院和省委政法委等5家省级单位向我县派出扶贫挂职干部5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9家帮扶单位除省委政法委选派石世权同志1人挂职干部,中信银行分行开展组织团员职工一行39人来到我县娄庄镇蒋圩村开展“创先争优服务月――送清凉”主题扶贫帮扶活动(该行扶贫帮扶活动主要针对Y圩村余桥和蒋圩两个自然庄12户贫困农户、低保户、计划生育二女户、老党员户等,其中有6户是残疾贫困户。中信银行分行的团员职工为每一户都送来5L福临门大豆油、一台电风扇、一件夏装和500元慰问金)外,其他省级单位无一单位帮助引进任何项目和资金。

三、工作建议

由于到我县来开展定点扶贫的9家单位,有3家是省党政机关,1家是民主党派,3家是科研院校,2家是省级企业。单位无资金,无项目,开展定点扶贫具有很大工作难度。

建议:

1、省级单位要认真贯彻11月29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感情,加强与定点扶贫地经常性联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推行工作责任制,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把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没有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2、省级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领头羊”作用,建立省级定点扶贫单位联络员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

3、建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负有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的省级单位,提出具体量化、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单位年内定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定点扶贫工作奖惩制度。每年可选在定点扶贫工作突出的省级单位或所在定点扶贫地召开全省省级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会议。也可以选在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省级单位或其所在定点扶贫地召开调度会议。邀请定点扶贫省级单位主要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部门及其领导以及联络员参加会议。建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定点扶贫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挂职干部定点扶贫工作实绩纳入个人工作档案,并向省委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提拔重用。

四、对国务院扶贫办新修订有关定点扶贫情况统计表(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1、建议明确界定“蹲点干部”和赴定点县考察干部“的概念和区别。是否可以把“蹲点干部”理解为就是挂职扶贫干部?

2、省级单位定点扶贫情况统计表A07和A09项的干部级别是否可以扩大到处级、副处级?

3、有关表格中数据指标的是否存在逻辑关系,请在注释中予以明确。比如A10=A11+A12;A10=A13+A14+……+A22。

4、A34项是否可以细分出3.3农业实用技术(人次)。

5、建议增加省级定点扶贫帮扶单位分管部门、分管领导,业务处室、具体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以便定点县认真做好各项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

第三篇:扶贫办2010年科技进步工作自查报告

2010年我办的科技进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科技局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我办的科技进步工作自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是成立了以主任XX同志为组长、副主任XX同志为副组长,XX、XX同志为成员的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了由副主任XX同志分管,具体工作由XX、XX同志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充分利用每周五的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和科普资料,加强了对全体干部职工的科普知识学习,提高了全体干部对科技进步工作的认识。二是积极参加县科技局、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宣传活动。

三、加大科技工作力度,积极培养农村人才

一是与县有关部门配合,积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充分利用劳务扶贫培训政策,在培训农民工的过程中,开设科普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素质。

一年来,通过有效地开展科技进步工作,推动了贫困村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

第四篇:扶贫办

石城县干部群众热议《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连日来,石城县干部职工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关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热议《若干意见》。

石城县扶贫办干部职工通过阅读报纸,网络媒体等形式关心关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石城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全县贫困人口近9万,《若干意》见的出台无疑给石城的扶贫攻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采访石城县扶贫办主任陈小柱同期声:在庆祝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老区人民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老区人民几代人的心愿,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的出台,无疑意味着赣南等革命老区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必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时代。石城是革命老区,苏区时期全红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是典型山区贫困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作为一名老区的扶贫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好《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用好扶贫资金,落实好扶贫政策,科学规划,创新思路,为实现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目标而努力奋斗,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厚爱。】

石城县扶贫办还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到十二五规划的国家贫困村小松镇瑶上村,宣传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解释政策,鼓舞士气,增强村民发展信心。【采访石城县小松镇瑶上村村民温解放同期声:这个政策很好,我们很高兴,很激动,我们老百姓生活更有了盼头,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采访石城县小松镇瑶上村支部书记邓扬金同期声:中央出台了好政策,我们基层干部有信心、抓住机遇,继续发扬苏区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带来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石城台:李水根

***)

第五篇:扶贫办[范文]

2010年扶贫开发

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意见

富裕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2010年11月9日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现将 “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简要回顾

我县“十一五”时期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有34个,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总户数20054户,其中贫困户数7192户,占总户数的35%;总人口72686人,其中贫困人口25727人,占总人口的35%。“十一五”时期全县争取扶贫资金2831.76万元,实施了养殖业、水利设施、农业设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互助资金、贷款贴息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八大扶贫项目,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主要表现:

(一)人均收入明显提高。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性增收项目,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一是发展养殖业。全县共扶持库木等29个村1225户贫困户购买扶贫奶牛1225头;扶持宁年村15户贫困户购买肉牛15头;扶持长发村15户贫困户购买扶贫仔猪100头;扶持宏升村25户贫困户发展养鹅7500只;扶持得胜村20户贫困户购买蛋鸡2000只。二是组建农业合作社。为庆生等5个村每个村投入发展生产互助资金30万元。三是产业扶贫。为2个龙头企业发展生产贷款贴息26.5万元,带动了贫困户增收;为贫困户贷款贴息40万元。四是培训转移。培训贫困户劳动力4233人,转移就业3387人,年均实现劳务经济2032万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使贫困村人均收入由2005年末1161元,提高到4560元;贫困人口下降39950人。

(二)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扶持万发村新打人畜饮水井1眼,配备水泵1台,新建井房1座;扶持力合村新建井房3座168平方米、维修井房2座112平方米;扶持绍文村维修泵站1处。扶持五星等19个村安装自 1

来水6035户;扶持革命老区杨屯村铺设自来水管网17290延长米。扶持得胜等11个村新打抗旱井106眼;扶持永兴等2个村修排涝工程3900延长米;扶持龙安桥村水田清淤工程土方20188立方米。

(三)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扶持富胜等16个村新购大型农业机械17台,配套农具12台,建车库460平方米;扶持立新等6个村新建畜牧站6个,购置了仪器设备;扶持五一村修建了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扶持日升村新建青贮窖35个;扶持林业村旱田低压线路改造及配套项目3000亩;扶持祥发村旱田改水田2000亩。扶持日升等20个村修建了

4.5米宽水泥路45公里,扶持塔哈等8个村修建砂石路29.6公里;扶持新发村新修过路涵150个;扶持库木等8个村中心屯新修排水工程19000延长米。

(四)公益事业得到发展。扶持五星等20个村建设村级卫生所(计生室)20个,并购置诊疗设备;扶持雅洲等12个村新安有线电视3210户;扶持新发村等6个村新建修闲广场6处;扶持红星村新建太阳能浴池1处;扶持库木村新建活动室80平方米;扶持富兴等4个村安装栅栏13400延长米;扶持宁年等2个村安装路灯20盏。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201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调研,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在扶贫项目编制上,2010年扶贫办组织相关业务人员深入实施村实地调研,经过与实施村干部群众座谈,现场踏查,结合实施村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等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按照全省“四有三通三提高”立项标准,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立项,确定实施村扶贫困开发建设项目。

(二)坚持标准,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面对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不等不靠、抢前抓早,坚持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 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在扶贫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取先实施、后结算的方式,组织实施扶贫项目。2010年11个实施村完成扶贫开

发项目四类15项。一是养殖业项目。扶持库木等8个村120户贫困户购买扶贫奶牛120头;扶持宁年村15户贫困户购买肉牛15头;扶持长发村15户贫困户购买扶贫仔猪100头;扶持得胜村20户贫困户购买蛋鸡2000只。二是水利设施项目。扶持五星村安装自来水330户;扶持得胜等2个村新打抗旱井8眼;扶持林业村旱田低压线路改造及配套项目3000亩;扶持祥发村旱田改水田2000亩。三是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库木等7个村中心屯新修排水工程19000延长米。四是社会事业项目。扶持五星等2个村建设村级卫生所计生室2个;扶持长发等5个村新建修闲广场5处;扶持库木村新建村民活动室80平方米;扶持富兴等3个村安装栅栏6400延长米;扶持宁年等2个村安装路灯20盏。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村功能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三)精心组织,积极抓好两项制度试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是新十年国家出台的扶贫开发政策,也是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我县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之一。在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之后,我县按照要求,全面开展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历时两个月时间,完成了省扶贫办下达的15010人贫困指标的录入上传工作。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召开了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各乡镇长、主管乡镇长和各村书记等参加了会议,主管县长做重要讲话,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二是严格实施。全县10个乡镇90个行政村依据方案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按照时限要求,每个村都从宣传动员、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审批、调查登记、纸质档案复审操作等程序,评选确定贫困户。三是及时上传。确定贫困户以后,我们组织各乡镇及时录入到户登记表、到村登记表,并由县扶贫办录入了全县登记表,在录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各乡镇村进行联系,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性。录

入结束后,我们及时上传到国家财政部。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三、2011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八大经济区”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四区一带”发展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大力推进“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以实施整村推进为主体,以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综合发展能力,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发展目标。2011年,在实施村中培育1个土地流转典型村,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劳务和奶牛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得到较大改善。

(三)工作任务。2011年是我县第五批实施重点村扶贫开发最后一年,也是新十年扶贫开发第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次规划、两年实施、分批推进、逐村验收”整村推进战略部署,2011年第五批实施重点村工作重点是申请财政扶贫资金545.6万元,建设好整村推进八个扶贫项目。一是重点做好“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规划编制试点村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购买大中型农机具项目;三是新建白色路面项目;四是购买大型喷灌设备;五是新修村屯排水项目;六是安装栅栏项目;七是新建休闲广场项目;八是安装自来水入户项目;九是安装路灯项目。

四、“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使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按照整村开发,分批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2011年扶持11个贫困村脱贫;到2015年,全县18个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其中50%以上

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要达富裕程度。

(二)工作任务

1、实施奶牛产业化战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一是全县扶持贫困户购买奶牛,购买的奶牛必须是优质奶牛,必须是妊娠牛或产奶牛。二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加强防疫、灭病、繁育改良基础上,加强饲养管理,全面推行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扶持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新建青贮窖,保证奶牛常年饲喂青贮。三是加强畜牧基础建设。按照配种、防疫、治疗、饲料加工、鲜奶收购、青贮供应六不出村标准,扶持贫困村新建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为奶牛业发展开展系列服务提供保障。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15年,新建水渠、函,新打机电井,并配备大型喷灌设备,节水灌溉面积可达45.5万亩,新建节能温室,全县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达到科学配套,全面改善贫困群体的生产条件。二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到2015年,贫困村购进农业机械,配套机具,新建库房。三是加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到2015年,建立和修缮卫生所(计生室);新建村屯排水;安装有线电视;新建休闲广场;修建围栏。四是加强道路建设,实现晴雨通车。修建砂石路,通过加强和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3、实施劳动力转移战略,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坚持教育和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培训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扩大增收空间。

(三)采取措施

1、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

按照《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的扶贫开发的具体规划。要依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以贫困村为基础,明确脱贫目标,围绕县域四区一带发展要求,深入调研搞好规划。

2、严格管理,切实使用好扶贫开发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保证扶贫资金专款专用,按项目使用,封闭运行,专户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严明纪律,加强审计监督。村级扶贫资金和项目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合理安排,实行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制度

继续推行县直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户的办法,确定包扶单位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不脱贫不撤回。包扶单位的包扶重点要放在指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寻找市场、提供信息,把好技术项目引进关,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所需资金和物资上。

4、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

整村推进战略有利于更准确地瞄准贫困群体,更好地实现扶贫工

作进村到户,有利于使各种扶贫资金得到更好地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按“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民族发展资金、农业银行贴息贷款、信用社小额贷款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教育、卫生、交通、电力、农业开发各部门资金,向实施村倾斜。按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的要求,力争每个村投入100—300万元,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构建和谐文明新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fanwen/1/8712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