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自查报告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第一篇: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洪洞县古屯中学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二00九年九月

洪洞县古屯中学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领导的有关文件和精神,我们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771-88】、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对我校的布局、选址等指标进行了完整、严格、负责任的自查,并就有关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一、校址选择

1、我校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古屯村,经度为东经111°40′,纬度为北纬36°21′,地形为丘陵,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选地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

2、我校与古屯村共用一口水井,水质经过有关专业部门的检测,符合饮用水标准,其它给水、排水、供电设施均与古屯村共用,设施良好,运转正常。

3、我校周边多为农田和居民区,无工业区等污染源,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4、我校大门正对古屯村主干道,该道为50米水泥硬化路面,由于该路主要用于周边古屯村、瓦窑头村、沟里村、湾里村等村落通往霍候一级路,所以车流量很小,师生出行安全风险较小。我校绿化工作做得较好,校外噪声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不构成影响。

5、我校周边多为农田和居民区,没有任何公共娱乐场所,也并未设置医院,离最近的菜市场、加油站、变电所的距离均在500米以上。总的来说,我校未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气源调压站、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垃圾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6、我校校区内没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7、我校周围没有任何宗教活动场所。

8、我校自建校之初即与古屯村支村委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我校周边200米范围内从未设置任何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二、规划设计

1、我校现占地面积为667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为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25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9.3平方米;宿舍面积为500平方米,生均居住面积为3.7平方米;食堂面积2000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为1.5平方米。

2、我校尚未建成标准化的运动场,学生体育课主要使用教学楼西空地和公寓楼北空地完成;学生课间操主要使用教学楼南空地、教学楼西空地和公寓楼北空地完成。目前有2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各1。

3、我校现建有5000平方米教学楼1座、7000平方米公寓楼1座、2000平方米餐厅1座,3栋建筑均由山西容城设计公司设计、林州八建公司建造,均抗8级地震。

4、教学楼中内设60平方米普通教室18间、2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27间、20平方米党政办公室2间、20平方米团办公室1间、110平方米实验室3间、50平方米实验准备室2间、110平方米计算机教室1间、110平方米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110平方米图书室1间,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5、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普通教室均为南向,冬至日底层洪窗日照大于6小时。

综上,我校的学校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均符合国家要求,能够满足服务区学生入学需要,能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古屯中学 二00九年九月

第二篇:优化学校布局

优化学校布局,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模、机构、质量、效益等统筹发展作为ijiaoyu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过全县上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有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学校撤并后,针对教育工作实际,县教育局出台并引发了《共和县教职工考情答理办法》、《共和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共和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共和县文化课质量检测办法》及《共和县校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措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就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城镇和农牧区孩子合并办班的教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在初期阶段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但随着环境的适应和学校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广大师生已习惯和适应学校环境,逐步趋于正常化。

优先发展教育,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您的建议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和促进,也给予我们很大启发,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县的教育事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第三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第四篇:县级学校布局

****年全县学校布局规划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巩固和提升我县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全县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创建四川丘区教育强县步伐,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心,两极,促统筹”县域发展战略,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科学规划,科学布局,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年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点)**所(法人级学校**所),其中:普通高完中*所,职业学校*所,特教学校和教师进修校各*所,初中*所,小学(教学点)*所,幼儿园*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在职教职工**人。三、十二五布局规划总体思路

到“十二五”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调整至*所。高完中*所(城区*所、农村*所);标准化初级中学校**所(城区*所、乡镇**所);普通小学***所(城区**所、乡镇中心学校**所,分校**所,村完小**所,教学点**个);幼儿园*所,1

其中城区*所(公办**所,民办*所),乡镇*所(不含中心园教学点*处,民办幼儿园*所);特殊学校*所;职业中专学校*所;青少年活动中心*个;教师进修学校*所。

(一)普通高中布局规划。全县现有高完中*所(城区*所、农村*所),即:**中学、**中学,共***班,在校学生*****人,平均班额**人/班(数据统计不含校内初中部)。十二五期间,预计入学人数高峰值将达*****人左右。为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在布局上将**中学与**中学合并,将全县高完中调整为*所(城区*所、农村*所)。规划建设后的*所高完中总体规模为***班*****人左右(**中学达**班****人,**中学达**班****人,**中学达**班****人,**中学达**班****人,**中学达**班****人),班额为**人/班,基本满足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高的需求。

(二)初级中学布局规划。全县现有初中**所,**个班,在校学生**人,平均班额为**人/班,其中城区初中(******)共**班,在校学生**人,平均班额为**人/班。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县初中入学人数高峰值将达*****人左右,城区将达*****人左右。到****年,全县将重点建设好**所初中学校,其中城区*所,即:**中学(在建)规模为**班****人,**中学(在建)规模为**班****人,工业园区中学(筹建)规模为**班***人,东北中学(在建)规模为**班****人,**(在建)规模为**班****人,**规模为**班***人,高中附设初中部作为机动,城区初中规模将达***班*****人左右,平均班额为**人/班;乡镇**所,规模将达***班*****人左 2

右,平均班额为**人/班。届时,全县初中的总体规模将达到***班*****人左右,基本满足初中学生就读的需求。

(三)全县小学布局规划。全县现有小学***所(含教学点),****个班,在校学生*****人,平均班额**人/班。现有城区小学*所(****),***个班,在校学生****人,平均班额**人/班,城区小学的“大班额”、“入学难”问题特别突出。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县小学入学人数高峰值将达*****人左右,其中城区将达*****人左右。我们现有城区*所公办小学,按**人/班标准并配齐功能室仅能容纳***班****人左右,学位差口****人左右,班额差口***个左右。拟筹建公办学校*所,其中城北小学(建在老城北中学内,**班****人),工业园区小学(扩建现**小学,**班****人);拟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学一(建在七里坝附近,**班****人),社会力量办学二(建在新建医院附近,**班****人)。新筹建的*所城区小学办学规模可达***班****人左右,以解决城区小学生十二五期间的入学问题。

到****年,全县小学调整为城区小学**所(含社会力量办学*所):***、社会力量办学

一、社会力量办学二,可容纳***班*****人左右;乡镇中心小学**所,分校及村小***所,可容纳****班*****人左右。全县总体规模将达****班*****人左右,能基本满足全县小学生就读需求。

(四)幼儿园布局规划。全县现有幼儿园**所,***个班,在园幼儿*****人,平均班额为**人/班。其中城区幼儿园*所:***,共有**个班,在园幼儿****人,平均班额为** 3

人/班,城区幼儿园的“大班额”、“入园难”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县幼儿入园人数高峰值将达*****左右,其中城区将达****人左右。全县现有城区公办幼儿园 *所,按**人/班标准并配齐功能室,仅能容纳**班****个幼儿,学位差口****个左右,班额差口**个左右。

十二五期间,拟建*所城区幼儿园(公办*所,民办*所),公办*所分别是:城北幼儿园(地点:原农机局,**班***人)、工业园区幼儿园(地点:***原址新建,*班***人)、工业园区(城西)幼儿园(地点:***,*班***人)、***(即工业园区第二幼儿园),颜氏粮油后面,* 班***人)、城东幼儿园(地点:***,**班***人)。

改扩建*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班 ***人)、**镇中心幼儿园(**班 ***人)、***(** 班***人)、龙台镇中心幼儿园(** 班***人)、***(**班***人),共**班****人。

到十二五末,全县共有城区幼儿园**所(公办**所,民办*所),乡镇**所(不含中心园教学点***处,民办幼儿园**所)。城区**所公办幼儿园,容纳***班****人左右,城区民办幼儿园*所,容纳**班****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所,容纳***班****左右,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点***处,容纳***班*****人左右,乡镇民办幼儿园**所,能容纳***班****左右。全县公民办幼儿园共能容纳*****名左右幼儿入园,入园率能达到**%。

(五)职业教育布局规划。我县现有职业学校*所:**县职业中专学校、***学校、***技校、***学校**校区、*** 4

职业学校,共***班在校学生*****人(不含短期培训人数****人)。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县职业学校人数高峰值将达*****人左右。重点建设**职业中专学校,容纳在校学生*****人左右,为分三步走(****年增挂技工学校牌子,****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年申报并通过***学院验收)创建成***学院。

(六)特殊教育布局规划。我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个,共**班,在校学生***人。十二五期间,利用已到位国家资金***万,将原南华中学改扩建为特教学校实训基地,并将学校建设成**班***名左右在校学生的特教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发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

(七)管理体制调整规划。逐步将***初级中学、***中学、***中学、***中学等学校设置为独立法人单位,纳入教育局直管。

四、****年布局调整具体任务

***中学合并细化方案。将**县***中学与***中学合并,***中学高中部的干部、教师**人,学生***人整体(整班)并入***高中;现***中学高完中建制不变***中学的师生整体并入现***中学;原***镇初级中学作为***小学高年级办学场地。

*.***中学学校建制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第五章第十一条指出,到****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结合我县****-****年高中入学需求,建议保留*** 5

中学高完中建制。

*.***中学高中教师分流方案。原则上整体并入龙台中学。鼓励***中学高中教师参加进城教师选拔统一考试,报名条件中的年龄限制由原要求**岁以下放宽到**岁以下,任教时间、教学业绩和获奖要求等其它报名条件适当放宽,考试成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允许广福中学高中教师留在广福中学和到仓山中学任教,但要写明申请。

*.***中学师生安置及学校规划方案。按要求将高中部师生整体并入***中学,做好政策宣传、正面引导。***镇初级中学师生整体并入***中学,规模为**班****人,预计教职工数**人,现有资源能基本满足办学需求,今后逐步达到**班****人办学规模。

*.***中学师生安置及学校规划方案。采用将现***中学计生站教师住房改为学生宿舍和在新建住宿公寓楼每个房间增加一架床的办法,以解决***中学***名学生住宿问题;将原***镇中的**套学生住宿作为教师周转房以解决***中学从计生站搬出教师和***中学新来教师的住房问题;将“儿基会”援建的*个结构型板房作为教室以解决教室不足问题。对***中学师生的班级设置、教室安排、师资配置、寝室安排等工作,优先保证、集中安置。请县委、县政府解决原***镇中的**套学生住宿改为教师周转房维修维护经费**万元。

第五篇:学校布局调整之我见

学校布局调整之我见

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成效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 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

2、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 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 中心小学体、音、美等学科配置了一些专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 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师资配置合理、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教学管理也比较规范, 因此能够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 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二、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合并后部分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豆坪、产坑等距离中心小学10多里),学生上放学交通工具欠缺,途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费用增加和生源流失。有些孩子搭乘公共汽车或拼车上学,额外增加了交通费用;有些孩子在学校就近租房寄宿,还有些学生流失到县外和县直学校就读,增加家庭支出和致使生源流失。

3.并校后生源层面多(生活、学习、家庭等习惯差异)使中心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4.布局调整教师相对集中,优秀教师9个流动至县直实验小学,使学科配置难于安排,教师队伍老年化,中心小学221位教师中,女教师50周岁以上达10人,男教师55周岁以上达68人。

5、调整后的中心校学生数相对集中,中心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配置不齐(只有中心校本部配备各科1-2个,其它完小校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6、校安工程未完成,整合后的学校(坑里644平方米、湖田998平方米)危房未拆,还在其中教室上课,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就学困难。

2.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实际。

3.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

四、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

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

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4、优化搭配老、中、青年教师,配齐各校各科专职教师,按各校学生术或班级配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公共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6、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各校配套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