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间,电视剧《在希望的田野上》腾讯视频多集上线,开启首播模式。该剧由曹骏、安悦溪等青年演员主演,剧情主线是乡村振兴内容。但是,这部电视剧的开局,和以往的扶贫剧、乡村振兴剧大不相同。可以说,该剧的开局尺度非常之大,是以往的作品当中所少见的。
因此,这也是一部不太容易做剧评讨论的电视剧作品。在该剧的开局部分,男主角作为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在自己的乡村报道当中提到了自己家乡停工六年之久的小学校舍问题,发布在媒体平台上,继而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剧情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对部分观众是有很强的代入感的。关于这个开局,我想加一个有关于我个人的经历内容。
一晃应该是有快二十年了。当时我在某省会城市上大学。也是男主角那样的状态,试图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乡下老家的路非常难走,都是土路,下雨之后,十分泥泞。因此,我写过一篇文章,感慨了一下泥泞的老家土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在希望的田野上》播出的内容,就十分相似了。
所以,我对《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部电视剧的开局剧情,非常共情,认为它是很真实的。在我印象当中,农村剧类型当中,很少有像这部剧那么大尺度的叙事。在农村剧创作当中,我们恨不能、不愿意创作一些“反派”角色,即使有反派角色,也往往是村子里边的懒汉、痞子等等。这一次,承担“反派角色”任务的,要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所有农村剧作品。
在这部电视剧的开局剧情当中,我比较感慨的,还不仅仅是前边的大尺度,更包括上海高校的学生们,帮着男主老家的校舍捐款,并且建筑系的同学们,整理出了校舍维护方案图纸。显然,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而言,大家不仅仅是提出问题的,更是帮助一起,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部电视剧当中,男主角有意无意地提到了“知行合一”这几个字。这是该剧非常重要的一个情感主旨,或者说是剧作的哲学依托点。什么叫“知行合一”呢?这是宋明理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我不仅知道这些道理,而且要遵守、实践这些道理。从空谈到实践,尤其是明代理学的重要特征。或者说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之后的最重要特征。
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表面上讲的便是男主角建设家乡的故事,而实质上,讲的则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当中的“知行合一”。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最重要精神力量之一。《在希望的田野上》目前的开局剧情,已经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非常复杂,但又异常单纯坚定的青年大学生形象。这样的角色,正是时代继续进步的有生力量。
在男主角身上,我们首先能够看到,为何而离开家乡。太穷了,睁眼能够看到的就是大山,为了争一口水喝都得打架等等。这或许就是大量的有志青年们离开家乡的最重要原因了。大家之所以要到城里去,就是要改变命运,尤其是要改变经济上穷苦的命运。大城市寄托了太多的中国梦。很多青年,甚至于我们这些中年,不敢回到家乡,就是因为我们穷怕了。
然而,大家身上,又有一种对于家乡的最为朴素的爱。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精神信仰。很多青年身上,都有着建设家乡的冲动力。甚至于在很多文学家的笔下,也永远是自家的家乡。大家努力走出去,走向大城市,但大家的根脉,依旧留在故土。该剧当中,男主角在第二集的时候,拒绝回到家乡,把手里边的篮球远远地抛出去。但殊不知,最远的抛出,更是最近的无法割舍。
所以我说,这部电视剧的开局,在男主角的人设打造上,是坚定而纯朴的,也有着普遍人生的复杂性。当我们要求人生去践行“知行合一”的时候,这种建设家乡的精神需求,就更为明确了。而这种建设家乡的诉求感越强烈,剧情开局的大尺度就越显得无伤大雅。电视剧创作,就应该不要怕这样的大尺度内容。甚至于可以说,这样的内容,反倒是可以形成非常充沛的正向力量。
当然,农村真的不是很多城里朋友想的那种田园与菊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局非常真实。稍后的剧情,要进入到男主角如何建设家乡的环节上。这也是考验编剧功底的。后续内容质量如何,老编继续观察,稍后再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yswh/33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