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人物 > 影视剧人物

裴行俭和百里守约的关系

裴行俭和百里守约的关系



看了看百里守约的背景故事,一看之下大吃一惊,百里守约原型居然是大唐名将裴行俭!

话说裴行俭除了字守约以外也不知道和百里守约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官方背景认为是裴行俭我们也就这么认为吧,所以今天就来说说裴行俭这个人。

裴行俭出身望族,族中代代为官,他老爹裴仁基也是隋朝左光禄大夫,老哥裴行俨也是大隋猛将(裴行俨就是隋唐里的第三条好汉裴元庆),他本人也在贞观年间参加科举中第后出仕,但那时他的年纪尚轻,在朝廷这个大舞台上并不算突出,可是正值那时候唐高宗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反对,裴行俭也认为立武后是祸乱开启之时,因此积极参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密谋对策,可惜他们中出了一个叛徒,叛徒直接将小报告打到了武则天的老妈那,然后裴行俭就被光荣的外放到了大西北。

也就是在大西北这个舞台上,人们才想起来,裴行俭可不只是书法好,他还是大唐悍将苏烈苏定方的弟子啊,苏烈一身的军事才能可都是教给了裴行俭!

裴行俭在大西北这些年表现极好,在西域各国有极高的威望,这些小国家都归附了唐朝,天下较为太平,裴行俭因此之后就调回了长安改任吏部尚书,主抓选拔人才,他创办的选拔人才制度,一直在后世广为流传。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的话,裴行俭基本上就是文官到头,死了之后追封个三公就是极好的,可是能人始终是能人,总会在历史上大发光彩的。

公元679年,已经五十七岁的裴行俭,他的舞台终于到来了。

西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在边境搞起了小动作,又积极与吐蕃结盟,大有与大唐决裂之势,朝廷知道后便打算派兵征讨,想将叛乱的念头扼杀在萌芽之中,但裴行俭不那么认为,他对朝廷提建议说:吐蕃现在正牛逼呢,之前我们征讨两次都失利,现在怎能直接在此交战。现在波斯帮的帮主死了,他儿子在我们手里做人质,我们要护送他儿子回国即位,肯定要从吐蕃和突厥经过的,要是直接运用计谋就能轻松摆平阿史那都支。

唐高宗大喜,心想你提的建议这么好那么就由你去执行吧!

裴行俭作为安抚大使带着诏书护送着波斯王子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一直走到了西洲,西域各国的官员纷纷出城迎接,裴行俭趁机散布消息说天气太热,他们要等到秋天再继续上路。

当时阿史那都支还没有完全和大唐撕破脸皮,便计划趁着大唐护送军到了突厥境内再出其不意地拿下,现在听到护送军团要等到秋天再出发,于是就松懈下来歌照唱舞照跳。

但很快他的脑瓜子就嗡嗡的,因为短短几天之后就听到裴行俭护送军团已经到了营帐外十几公里了,而且还召自己去拜见,最操蛋的是军队居然有上万人!阿史那都支眼泪都快下来了,裴行俭怎么突然就跑到自己家门口了,而且还这么多人?本来他和手下小弟李遮匐商量着秋天再打仗,所以现在根本没什么准备,打又打不过,又不敢撕破脸,无奈之下,他带着几百个人只得去拜见裴行俭,裴行俭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擒获了阿史那都支。

原来裴行俭散布完天气炎热无法行军的舆论后就召集当地部族酋长说要去打猎,并且殷勤的邀请这帮酋长一起去,当地部族的年轻人都很开心地跟随着,大概有万人左右。裴行俭带队出发后就来了百公里强行军,几天就直接来到了阿史那都支家门口,而这跟随打猎的部队年轻人,则正是压倒了阿史那都支的一根稻草,他还以为这些部族都跟着大唐来讨伐自己来了。

裴行俭拿下阿史那都支后就派出轻骑直奔李遮匐大营,李遮匐听说大哥阿史那都支都被抓了,自己也难成大事,只好出城投降。裴行俭就这样轻松摆平了西域危机,回京之后,唐高宗亲自设宴慰问,夸奖裴行俭说:“裴行俭是个好同志,能文能武,应该同时封文官武将两个职位!”于是裴行俭又是礼部尚书又是检校右卫大将军。

但这一年大唐始终不太平,西突厥有两个部落直接摇起大旗大摇大摆的向大唐宣战,本来只是两个部族的叛乱,但没想到这个单于都护府管辖的二十四州都积极响应,叛军人数达到数十万之众。单于都护府都护使萧嗣业屡次平叛都以失败告终,眼看这个大西北要乱,唐高宗赶紧下诏让裴行俭任大总管领兵讨伐,这次唐军全部征讨大军合三十余万,而这么多的军队都归裴行俭指挥,《后唐书》都感叹大唐建国至今,从没有过这么盛大的出征!

之前萧嗣业平叛时粮草经常被抢,于是裴行俭就先从粮草入手,他弄了三百辆运粮车,每辆车里藏着五名骁勇善战的士兵,都带着斩马刀和强弓,再派一帮老弱病残押送着粮车,声势浩大的出发了,又派好多精兵悄悄跟随。

西突厥军队果然来抢粮,成功之后来到河边开始休整,趁这个时候运粮草伏兵杀出,跟随的精兵也赶到,直杀的突厥军队措手不及,从此西突厥再也不敢劫粮草了,怕再中裴行俭的埋伏。

之后发生了一件小事,唐军安营扎寨之后已经傍晚了,裴行俭却突然严令将领必须移营到地势高的地方,唐军苦不堪言,但到了晚上突然开始狂风暴雨,原本扎营的地方都被淹没了,将士们无不惊叹,对裴行俭投去的目光中都充满了敬佩!

我们开着上帝视角的观众知道裴行俭从小就熟读阴阳术数,对天象肯定有些了解,但手下那些军队不知道,在他们的眼中,裴行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人物。

裴行俭的恩师苏烈就曾多次大破西突厥,所以裴行俭对于这帮西部毛子自然有很多的战斗经验,现在将士都已归心,对裴行俭的命令都无条件服从,于是之后的战斗就简单了,大唐军队每战皆胜,前后杀敌无法统计,西突厥大军军心已乱,便有小弟半夜起事杀了突厥可汗然后投降了大唐,裴行俭冲散了突厥残军之后便浩浩荡荡的班师回朝。

西突厥阿史那伏念收拢残军自称可汗继续为寇,于是第二年裴行俭便再次出兵要彻底解决掉这帮烦人的东西,但是这次没有交战,裴行俭派出了好多间谍,直接搞得阿史那伏念心态崩了,于是他只好投降,至此,这场声势浩大的西突厥叛乱终于被裴行俭搞定了。

但战后的裴行俭却很不痛快,因为他在离间阿史那伏念的时候曾许诺只要投降绝不杀他,可是朝廷的侍中裴炎一向与裴行俭不合,此时又嫉妒他的功劳便对高宗说阿史那伏念是因为程务挺、张虔勖这两名将领奋力追赶,北回纥又帮忙,无奈之下阿史那伏念才投降的。结果阿史那伏念被杀,裴行俭的功劳也不被记载。

裴行俭不痛快不是因为自己的战功被抹杀,而是因为阿史那伏念的死,他叹息着说杀掉这些降将只怕以后没人敢再投降了。从此,心灰意冷的他借口生病再不露面。

公元682年,突厥的车薄部落再生叛乱,高宗再次派遣裴行俭领兵讨伐,可还没等他出征,就病死在了家中,享年六十四岁。

后来颜真卿建议追封名将六十四人设太庙祭奠,裴行俭光荣上榜,宋朝设庙七十二名将,裴行俭再次上榜,依裴行俭的功劳与能力,称为名将当真是无可争议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