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简称“哈”,古称会宁府、阿勒锦,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9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5.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85.8万人,城镇人口709.0万人,城镇化率65.3%。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3位;2017年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截至2018年末,哈尔滨市户籍总人口95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7.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1%,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在全市人口中,市辖区人口550.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6.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7%。全市出生人口5.8万人,出生率6.12‰,死亡人口5.4万人,死亡率5.71‰。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8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9.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3%。
哈尔滨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截至2010年,哈尔滨市共有包括朝鲜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内的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1.6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55%,占全省少数民族总数的33%。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内有圣索菲亚教堂、尼古拉教堂、俄罗斯木屋、哥特式楼宇、中央大街、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萧红故居、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
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俄式红汤)。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xiandaishi/30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