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世界文化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假笑吗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假笑吗



大约1503年至1507年,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绘制了举世闻名的画作《蒙娜丽莎》,这幅画的构图、色彩、技法等等无可挑剔,代表着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据说1503年,达.芬奇受到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佐贡多是佛罗伦萨的一位身世显赫、腰缠万贯的银行家,正值45岁的壮年——的邀请,要为佐贡多的妻子蒙娜丽莎画一幅肖像,蒙娜丽莎面容姣好,恬淡的双眸、饱满的面颊、高挺的鼻梁,看上去格外的素丽和文雅。达.芬奇答应了佐贡多的请求,但作画的地点要在他的画室,因此,蒙娜丽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达.芬奇的画室里做了一段时间的“模特”。

起初,蒙娜丽莎不情不愿的坐在陌生的画室里,只觉得“模特”太无聊了,苦闷和愠怒的神色尽展而出,达.芬奇吩咐仆人摆上甜食和水果,盼着美味的食物让蒙娜丽莎的情绪好转一些,但一概无效。

此后,蒙娜丽莎注意到了画室里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一个身披铠甲、戴着头盔的雕像,再比如物品架上的一个掏空大脑的动物标本,再比如墙上悬挂的一幅大脑的解剖图,再比如达.芬奇正在构想的一种飞行器的设计图等等,蒙娜丽莎从未见过这些新奇的事物,就一件一件的询问它们的来历和用途,达.芬奇见到蒙娜丽莎情绪好转,便深入浅出的一一回答,此时,他看到蒙娜丽莎的脸上浮现一丝满意的微笑,立即画了下来。

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声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个假笑,并不是表达愉悦情绪的笑容。

时光荏苒,关于蒙娜丽莎本人的史实早已支离破碎,她的那一抹难以言喻的微笑,与达.芬奇的种种传说交织在一起,变得更为神秘莫测。一些艺术观察家和学者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着轻微的不对称,也许是“贝尔麻痹”(贝尔麻痹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时,患者的单侧面部会暂时的麻痹、或瘫痪)造成的。

这一观点引起了辛辛那提大学的神经学家卢卡.马西里(Luca Marsili)等人的关注,他与伦敦圣乔治大学的露西亚.里恰尔迪(Lucia Ricciardi)博士、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马特奥.博洛尼亚(Matteo Bologna)博士等人组成了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对蒙娜丽莎不对称性的微笑展开了深入研究,且发表了《揭开蒙娜丽莎微笑的不对称性》的研究报告。

卢卡.马西里认为,依据神经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关于情感的理论,他们认为蒙娜丽莎的不对称性微笑,也许是一种“假笑”——即伪装的、掩饰的、谎骗的微笑。

他们对蒙娜丽莎的面部肌肉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发现她的颧骨肌肉和眼圆轮匝肌并无丝毫的变化,然而法国解剖学家杜彻尼.博洛尼(Duchenne de Boulogne)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欢愉的情绪中、做出了微笑的表情时,颧骨肌肉和眼圆轮匝肌会出现相应的动作(即“杜彻尼微笑”),所以,卢卡.马西里等人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非杜彻尼微笑”,这样的笑容往往出现在人们撒谎的时候。

此后,卢卡.马西里等人把蒙娜丽莎的唇部(微笑)左右二分,向数十位志愿者分别呈现左侧唇部和右侧唇部,请志愿者们为左、右两侧唇部赋予情感。对于左侧唇部,92.8%的志愿者认为,其嘴角微微上翘、表现了欢愉的情绪;然而对于右侧唇部,83%的志愿者认为,其是一种中性的唇部状态,并无任何情绪性的特征。

卢卡.马西里认为,也许在杜彻尼.博洛尼提出“杜彻尼微笑”之前,达.芬奇已经知晓了非对称性微笑的意义,且于《蒙娜丽莎》这一名作中诠释出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