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世界文化

儒略历是什么

儒略历是什么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又译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裘力斯·凯撒等)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又译额我略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公历。

简介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厄斯·儒略·恺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新历法,并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此历法以取代旧罗马历法,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16世纪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它。

现今儒略历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之富拉岛、希腊阿苏斯神权共和国(圣山)、俄罗斯正教会等东正教社群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历法算法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世界通用的公历。

创立动机

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使用的是阴历,每个月29或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月长度为3/4个普通月(也就是,第一年新月月初,第三年下弦月初,第五年满月月初,第七年上弦月初,第九年回到新月月初)。

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常年355天、闰年377或378天,平均下来每年有366又1/4天。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sjwh/35631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