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世界文化

《罗摩衍那》的文化影响

《罗摩衍那》的文化影响



《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的传说中人物。后逐渐被神化。《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ṇ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作者是印度作家蚁垤(跋弥)。

文化影响

印度国内

两千多年以来,《罗摩衍那》的影响有增无减。印度各阶层人物无不熟悉这部史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崇拜其中的英雄;特别是哈奴曼更变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对象,在农村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

有人认为,印度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罗摩住过的奥乌德,那种惊人的猕猴崇拜是同哈奴曼紧密相联的。连人民群众嘴里常说的一些谚语,也都能表现出他们对于《罗摩衍那》的熟悉与热爱。宗教信徒力图利用《罗摩衍那》的威名,来宣传自己的教义。政治领袖也利用它宣传自己的主张。

至于文艺界更不必说。从迦梨陀娑一直到薄婆菩提都取材于《罗摩衍那》。12世纪,《罗摩衍那》被译成泰米尔文。其后印度南北各种语言都有《罗摩衍那》的仿作或翻译以至改写。

1631年前后,杜勒西达斯根据《罗摩衍那》改写的《罗摩事迹之湖》(或译《罗摩功行录》),成为印度教的福音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家中朗诵《罗摩衍那》,一些庙宇还利用扩音器播送梵文原文的《罗摩衍那》。根据《罗摩衍那》编写的戏剧到处上演。印度著名的舞蹈学派迦塔迦利舞主要取材于两大史诗。

国外影响

《罗摩衍那》在公元初几个世纪内大概经过3条路传至国外:北路,从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出发由陆路传至中国(西藏和新疆);南路,从古吉拉特和南印度出发由海路传至爪哇、苏门答腊和马来亚;东路,从孟加拉出发由陆路传至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地。传播者有印度教徒,也有佛教徒。

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有罗摩的故事。最早的痕迹是在南越发现的,南越古代是占婆王国的一部分。这里有一座蚁垤庙的遗迹。庙中有一块公元7世纪时的石碑,讲到蚁垤的诗和毗湿奴的化身。在北越也有罗摩的故事。

在印度尼西亚,罗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9世纪。在中爪哇有许多罗摩故事的浮雕。在马来亚,罗摩的故事也在流传,但搀杂了很多伊斯兰教的成分。在柬埔寨,有蚁垤写的和其他人写的罗摩故事。

在泰国,罗摩故事在13世纪以前即已流行。从13世纪起,泰国有几个国王取名为罗摩。1798至1809年,国王罗摩一世(当前泰国王室的创始人)写了一部罗摩故事的书。以后还有几个国王都写过有关罗摩的故事或舞剧,它们所根据的是蚁垤的《罗摩衍那》或其他传本。老挝同样有罗摩的故事。在缅甸,罗摩故事流传很广。

罗摩衍那

中国翻译《罗摩衍那》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不过它的书名和书中的故事,在佛经中已经出现。陈真谛译《婆薮盘豆法师传》说:“法师托迹为狂痴人。往罽宾国。恒在大集中听法,而威仪乖失,言笑舛异。有时于集中论毗婆沙义,乃问《罗摩延传》,众人轻之。”

马鸣菩萨造、后奏鸠摩罗什译的《大庄严论经》卷第五说:“时聚落中多诸婆罗门,有亲近者为聚落主说《罗摩延书》,又《婆罗他书》,说阵战死者,命终生天。”

唐玄奘译的《大毗婆沙》卷第四十六说:“如《罗摩衍拏书》有一万二千颂,唯明二事:一明逻伐拏(即罗波那)将私多(即悉多)去;二明逻摩(即罗摩)将私多还。”这里所说《罗摩延传》和《罗摩衍拏》,都是《罗摩衍那》。可见这一部史诗的书名早已为中国人民所熟悉。至于故事的内容,也已传入中国。

三国时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第5卷第46个故事讲到一个国王名声远扬。他的舅舅是另一个国王,率兵来侵。他为了不让百姓受难,自动让国,与元妃逃往山林中。路上有一条龙把元妃劫走。龙逃走时碰到一只巨鸟。张翼塞径。它发出震电,把鸟打倒,逃还大海。国王失妃,四出寻觅,遇一大猕猴,猕猴也被它的舅舅驱逐失国。

两者就结成好友。猕猴终于帮助国王斩龙救妃,复国为王。这个故事只是《罗摩衍那》的一半。元魏吉迦夜、昙曜二人所翻译的《杂宝藏经》第一卷第一个故事《十奢王缘》,提到十奢王(十车王)、罗摩、罗漫(罗什曼那)、婆罗陀(婆罗多)和灭怨恶(设睹卢祗那)等等,并且也提到国王的几个夫人,婆罗陀的母亲是第三夫人。

她要挟国王废罗摩而立婆罗陀,结果罗摩被流放12年,终于复国为王,但没有提猴子、罗刹或龙。这个故事是《罗摩衍那》的另一半。两个一半结合起来,就构成一个整体。此外,中国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有人说是来自哈奴曼。1980年,《罗摩衍那》的中译本开始陆续出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