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世界文化

《舞台》长篇小说介绍

《舞台》长篇小说介绍



《舞台》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创作于1928年的同名长篇小说,又译为《战场》,普列姆昌德自己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50多万字,中心事件发生在20年代贝拿勒斯近郊的邦德浦尔村。《舞台》通过该村双目失明的乞丐苏尔达斯为保卫自己祖传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印度近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

书籍简介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创作于1928年的同名长篇小说,又译为《战场》,普列姆昌德自己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50多万字,中心事件发生在20年代贝拿勒斯近郊的邦德浦尔村。《舞台》通过该村双目失明的乞丐苏尔达斯为保卫自己祖传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印度近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

这部作品在印地语文学中第一次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英国殖民主义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入侵,已瓦解了向来作为印度经济基础的农村公社,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打破了农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惶惑和灾难。《舞台》实际上是面临冲击而日趋衰落的印度传统农业文明的一曲悲壮的挽歌。

苏尔达斯这个形象既是甘地主义的象征,也是作者普列姆昌德思想的正面体现者。他不以贫为耻、以富为荣,而是安贫乐道、耻于谋利,满足于吃一口要一口,从不考虑改变自身生存的条件,却追求心地的纯洁、精神的高尚和完美。这正是印度传统农业文明的人生哲学。

作者最后把苏尔达斯写成了道义上的胜利者,他的死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震撼了成千上万印度人的灵魂。

《舞台》所变现出的对传统农业文明的认同倾向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当它具体表现为对殖民侵略的否定时,它是悲壮而崇高的;当它由此把传统文明作为永恒的理想世界,不想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时,它又是僵化、保守和幼稚的。

作者

普列姆昌德(Premchand)(1880年~1936年),印度近代作家。他在印度有“小说之王”的美誉。中国1953年开始译介其小说,已出版他的小说和文论中译本10余种。

1880年7月31日生于北方邦贝拿勒斯附近的拉莫希村,卒于1936年10月8日。原名滕伯德·拉伊。5岁开始在农村上旧式学堂,念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后转入正规小学。后为背负一家生活,充当家庭教师。19岁开始在公立学校教书,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通过自学取得学士学位。1921年响应甘地的不合作运动而放弃公职,在贝拿勒斯一所私立学校任教。

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后主编《时代》、《荣誉》、《甘美》、《天鹅》和《觉醒》等杂志,创办智慧之神出版社。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印度农村度过,亲眼目睹了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后印度农村发生的种种变化,十分了解农村各阶层——农民、地主在这种冲撞中的复杂心态,对农民的命运和农村的前途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36年4月主持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第一次大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