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人非常喜欢舞蹈和音乐,舞蹈和音乐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印度的舞蹈和音乐也是基于宗教祭祀礼乐发展而来的。
吠陀文明的两大史诗也是包含音韵与音律的颂歌。早在哈拉巴文明的遗址中就发现了许多乐器,如口哨和笛子。考古学家也在一个男性雕塑的颈部发现了类似于鼓的东西,并且在他们的印章上有鼓的踪影,可以想象这些乐器在当时的古印度时期是非常常见的。
据吠陀文献记载,在吠陀时代人们经常举行唱歌跳舞的集会,这种聚会被称为“萨马拉”,在当时已经有专门以唱歌和演奏音乐为生计的演员出现。当然,音乐也是古印度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天早晨,歌唱家都会来到宫门前歌颂国王的伟大成就。在古印度时期的宫殿里就有一个特殊的吠底歌唱舞台,在国王的主要节日里这种歌舞活动是非常热闹的。
同时,古印度的音乐在战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说当时的古印度人可以吹出不同的号角旋律来指挥战斗。音乐作为一种宗教,也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在宗教仪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量的宗教音乐应运而生,其中佛教音乐是最著名的音乐之一。
我们经常说一个短语,叫做“晨钟暮鼓”,它就是来源于佛教音乐文化。他们不仅在做事情的时候演奏音乐,而且在上早班和夜班的时候都会以音乐的形式来召集和解散,这是很有艺术品味的。
印度的舞蹈和音乐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舞蹈和印度音乐就已成为古印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歌舞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舞剧在古印度时期也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的舞蹈学校和专著也相继出现在古印度时代。
古印度人对舞蹈的崇拜也表现在他们把舞蹈之神交给了湿婆神,湿婆神是他们最受尊敬的舞蹈之神。在舞蹈出现后,伴随着舞蹈理论的不断完善,古印度时期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旷世经典——《舞论》。
据记载,当时的印度舞者不仅擅长跳舞,而且表现力非常强而自然。与其他民族的舞蹈相比,印度古典舞蹈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使用手势来表达特定的含义,考古学家发现在印度古籍《舞论》中就详细地记录了108个关于舞蹈的手势。
这些手势,结合眼睛和身体可以表达极其复杂的内容。在古印度,总有两个舞蹈流派盛行于民间,在民间流行的古典舞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古典舞擅长用宫廷色彩和宗教色彩来表现史诗、神话等题材,而民间舞蹈则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印度舞蹈的素材也很丰富,但大多仍以宗教为主题。由于古印度人独特的艺术天赋和舞蹈的不断发展,其艺术表现力也在不断提高。从中世纪开始,印度舞蹈就被称为“哑剧”。由此可见,当时的印度舞蹈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相当高艺术水准的艺术类型。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
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sjwh/34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