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欧洲的洋枪洋炮远比中国的强大,让中国人看到了差距。其实,在明代,中国的火器使用同样不低。那为什么到了清代,就突然不见了呢?其实,这些火器并没有不见,只是清代不重视,所以并不显眼。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事情还要从明朝开始说起。火药虽然很早就发明,但是真正把火药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之后。在宋代,火药就被大量使用。而说到使用的巅峰,则是在明朝,清代继续沿用。
在明成祖北征蒙古的时候,火铳就大发神威。这得益于明成祖朱棣改造明朝军制而发展出的京城三大营。其中,神机营就是专门使用火器的部队。不过,此时使用的火铳叫神机铳,是一种早期的火门枪。这种火铳威力并不是太大,近距离杀伤性较强。而且,需要点燃引线来引爆火药,将弹丸射出。不过,在十四世纪,这种武器已经算是很先进的。因为同为火器的使用者,此时欧洲也在使用火门枪。
在《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中有关于神机营作战方式记载:“国朝神机枪诚为难敌之兵,一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五人,长刀十人,药桶四人,神机枪三十三人。”
这里记述的就是神机营的标准阵型。跟现代部队不同,神机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配备火铳。因为火门枪复杂的发射方式,所以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有五个盾牌手是负责防御对方远程武器的攻击,然后三十三个枪手分成三列互相配合,只有第一排的十一个人负责射击。
在射击的时候,也不像现在的枪支。神机铳是没有准星和造梦的,也就是说射击的时候不能够做到三点一线。而之后沐英在南征越南的时候,发明了三段击之类的战术。就是现实奇数枪手射击,然后偶数枪手射击。如此轮番射击,可以保证射击的持续性。
而这套战法在面对蒙古骑兵时候同样奏效。成祖北征,在面对蒙古骑兵时候,枪手在前列,然后骑兵在后,最后步兵压上。在蒙古冲锋的时候,先是火铳一阵猛射,杀伤敌军的同时使对方战马受惊。然后,骑兵冲锋与对方骑兵交战。如果有需要,步兵压上收割战场。这套战法将蒙古人打成了游击队,明朝防线从长城向蒙古纵深大大推进。
神机营在北京保卫战中同样威力巨大。由于王振和明英宗两个菜鸟,使得当年纵横天下的明军精锐全军覆没。而在瓦剌进攻北京的战役中,明军在将瓦剌军引入埋伏圈后,神机营利用地形优势大量杀伤敌军,从而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不过,在之后,明军火器发展慢于西方。虽然发展慢,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可以模仿嘛。在嘉靖年间,双屿海战之后,明军在双屿岛缴获了大量葡萄牙的工匠。通过模仿葡萄牙工匠,明朝发明了火绳枪,即鸟铳。
火绳枪是火门枪的升级版。由于火门枪复杂的射击方法,所以欧洲发明了火绳枪。火绳枪是通过扳机引发火绳燃烧,最后引燃枪管里的火药。火绳枪的发明,大大简化了射击的过程,成为明代火铳兵的制式武器。在嘉靖年间,鸟铳被大量使用,一次就制造一万多把。而到了万历年间,鸟铳更是成为戚继光所发明的车营的制式装备。
这里面既然提到了戚继光,就要大大表扬一下戚继光。戚继光作为民族英雄,不仅肃清了为患东南多年的倭寇,还大大提高了明军的战斗方式。而其中,除了鸳鸯阵,最著名的就是对火器的应用。在戚继光的军队中,火器大规模使用。其中,虎蹲炮是作为火炮的代表。虎蹲炮是一种轻型火炮,相当于现代的迫击炮。而对于火铳的使用,则更有研究。在戚继光的军队中,主要装备就是鸟铳,以及弗朗机铳。
在张居正主政后,戚继光调往蓟门任总兵后,就将蓟门边军火器配备率提高到40%。而这也使得蓟门成为蒙古人最不想来的鬼门关。所以,张居正执政期间,北方边境相当安静。这也给了张居正一个稳定的环境进行他的“一条鞭法”改革。不过,正是由于张居正与戚继光走得太近,所以当张居正被清算时候,戚继光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后郁郁而终。
这还只是火铳的二代机,之后还有三代机,这就是燧发枪。燧发枪的燧字就是燧石的意思。燧石通过摩擦可以产生火花。而燧发枪就是利用扳机扣动来产生火花使得炸药引燃从而射出弹丸。此项发明在欧洲由法国人发明,在17世纪中叶大量配备于欧洲军队,直到19世纪。
而中国,其实也发明了燧发枪。是由原兵部官员毕懋康在下野后赋闲在家发明的。这种武器详详细细地在《军器图说》中记载。可是,当时已经是崇祯八年。那个时候,大明可是非常忙的。朝廷党争不断,地方流民起义,边关女真人也在作妖。新的武器,当时的朝廷根本没空给予研发机会与空间。后来,到了康熙年间局势稳定了下来,而满清对火器处于一种漠视的状态。而《军器图说》也在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
说到这里,就说到正题了。终明朝一朝,虽然火器落后于西方,但是交流并没有断绝。且武器也是跟西方同步,所以明朝在末年才能凭本土作战的优势数次击败西方。而火器大规模落后的问题就出在之后清朝的统治。
第一、清朝对于火器的不支持不取缔的制度
清朝夺天下过于投机,在依靠骑兵以及内应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努尔哈赤却在宁远城战死。而战死的原因就是袁崇焕在宁远城采用的“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所以,满清从心底里对火器是相当仇恨的。不过,虽然仇恨,又不能不使用。所以,满清又在明朝战俘中大肆启用工匠来制造火器。由于满清作为新兴的王朝,财政是要好于明朝,所以工匠在为清朝制造的火器中质量是要好于明朝的。所以,利用火器与骑兵,清朝才能驰骋于关外。
“满洲旧习,以弓马为要务,所作向皆自制。”满清王朝的女真族本就是渔猎民族,崇尚的就是骑马射箭的勇武。而这种勇武却是一个双刃剑。对于火器,满清自认为是“奇技淫巧”。而这个锅,是绝对不能甩给明朝的。明朝谭论是明朝著名将领,曾经说过“中国长技,无如火器”。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记载了可以发二十八发的火铳,不过也被封杀。正如前文所说,连英国的马戈尔尼访华时期的武器都不能得到乾隆的喜爱,何况是自家的土玩意。
第二、女真人人口基数的限制
女真作为少数民族,人口基数较小。防止各民族叛乱,这是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而火器,则是重中之重。由于这种武器,曾经大量杀伤清军。如果火器再发展下去,一旦人民起义,凭借女真八旗骑兵能不能对抗就成了重大问题。
第三、儒家思想对于传教士的限制
到了清朝,由于“文字狱”的大规模兴起,文人思想被禁锢。我们不是说前朝的高层有多么开方,但是由于明末政府管控力度的下降,所以人民的著书立作更为自由。而传教士也是如此,作为不同于儒家思想的欧洲传教士,在清朝只得允许在京城附近活动。这样,大量的技术交流被阻断。而如燧发枪这种武器,就只能成为康熙皇帝手里的御用猎枪。而当英国战舰来到中国沿海的时候,中国的火炮还停留在明末的水平甚至还有所倒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qc/31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