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 > 清朝历史

刘罗锅:刘墉真的做过宰相吗?

刘罗锅:刘墉真的做过宰相吗?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但其实清朝是不设宰相的。清承明制,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袭明朝的。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鉴于唐宋两朝相权太重,威胁到了皇权的生存,于是就废除了宰相制。

所以非但清朝,明朝也是没有宰相的。说张居正、徐阶、杨廷和、夏言、申时行、高拱等等是宰相、名相,如果从严谨的角度讲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是“内阁首辅”。严格说起来,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辽代设置过名叫“宰相”的官职,其他历朝历代都从来没有设置过这个官职。

刘罗锅刘墉是谁_刘罗锅刘墉怎么死的

用《周礼》来解释,“宰”,在中国古代是官吏的统称,其意为“主宰”。在殷商朝,宰是指管理家务和奴隶的官员;周朝设置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所以说,“宰”就是官员的通称。相,本义为相礼之人,兼有辅佐的意思。

刘罗锅刘墉是谁_刘罗锅刘墉怎么死的

最早将“宰”字和“相”字结合在一起的是《韩非子.显学》中“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之句,本是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被用来指称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西汉陈平就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也就是说,宰相只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朝历代都会有最高行政长官,也都会出现所谓的“宰相”,只不过名目不同,叫法不同罢了。不过,像夏商周三代时的巫史、太宰、尹、太师等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性质,称之为宰相,有欠妥当。

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始于齐桓公称霸时期。管仲被齐桓公起用为相国,由此管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也就从这一时期开始,东周列国纷纷设立了相国,也就是宰相。如果别人考你历史上著名的相国有哪些?你可以说百里奚、晏婴、李悝、商鞅、蔺相如。

秦国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从此丞相之名开始代替相国之名。汉承秦制,但随着历史发展,丞相主要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汉成帝时期,设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分散了相权,即三公就是三个宰相。东汉改三公为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之中太尉最尊。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同时代的丞相有蜀汉的诸葛亮,孙吴的陆逊。


晋朝建立省事,尚书省、门下省等三省长官成了宰相。南北朝中,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将军、录尚书事等等,因多与皇帝议论政事并得皇帝委以机密,也就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由尚书令改制成的尚书仆射都是宰相。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

刘罗锅刘墉是谁_刘罗锅刘墉怎么死的

五代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不过,五代中的后晋出现了首席宰相的制度,并被沿袭下来。宋朝的同平章事便是宰相。北宋元丰改制,设二相,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刘罗锅刘墉是谁_刘罗锅刘墉怎么死的

南宋建炎年间,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朱元璋开国之初,也设有中书省,左右丞相。但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总揽国政,可以说,宰相制度宣告废除了。但到了明成祖朝,明成祖朱棣不胜庶政之繁,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建立了内阁制。

注意,内阁只是钦命代言人,不是专门机构,成员全是无行政经历的翰林学士;它对下无节制力却受司礼监制约,并且内阁学士只有票拟权而无决策权,所以内阁大学士虽然在民间有“相”的称呼,实质却已经不同。清代继承了明代的政治制度,设内阁制,有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刘罗锅刘墉曾任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所以,民间就称他为宰相了。而实际上,在雍正朝,雍正另设军机处,内阁已经成为闲职,称其为“相”其实已不恰当了。军机大臣倒是有几分“宰相”的意味。也就是说,依照官职和权利,刘罗锅其实并不配称作宰相,而他的“死对头”和珅既是大学士,又兼军机大臣,倒是可以称为宰相。(原文来自我们爱历史的头条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