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按照大清祖制,如果皇帝没 有子嗣,应该从皇族近支中遴选晚辈承继皇位。但是,这 样一来,慈禧将成为太皇太后。在历朝历代中有皇太后摄 政的例子,却没有太皇太后摄政的旧例。而她想要再度名正言顺地独揽皇权。
同治病重期间,慈禧已经重掌权柄,并且打定主意在 皇族“载”字辈中为咸丰皇帝选子人嗣承继皇位,而不是在同治的晚辈“溥”宇辈中为同治选子继承皇位,这样,慈禧就能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
最后,慈禧选定了4岁的载滟人嗣。载滟的父亲醇亲王 奕谖是道光的第7子、咸丰的弟弟,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 同治病逝不到两个小时,慈禧就召集宗室王公、大臣,宣 布将同治的表弟载滟人嗣咸丰帝,承继大统。第三天,载滟正式进宫.两宫皇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宣布明年为光绪元年。
慈禧的做法改变了大清祖制。1875年2月20日,内阁侍 读学士广安冒死上书,建议慈禧召集王公、六部九卿、大 学士,为光绪承嗣一事“颁立铁券”在慈禧看来,这个建议分明是要约束自己,不容自己以后再对立嗣一事做任何 变动。于是,痛斥广安,“冒昧渎陈,殊堪诧异^广安着 传旨申饬/’此后,朝中无人再对立嗣的事公开发表议论。 1875年2月25日,4岁的载滟(1871~1908)在太和殿正式继 位。这年,慈禧40岁,慈安38岁。
载滟继位一个月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服毒自杀。阿鲁特氏的悲剧是 慈禧一手酿就的。因载滟的继位,使得阿鲁特氏的名分和地位处于尴尬之中:既非皇后又非皇太后。加上与慈禧的不和,阿鲁特氏在皇宫之中几乎无立足之地。据说,阿鲁特氏曾向父亲崇绮求救,父亲只给了她一个字——“死”。广安的上书和阿鲁特氏的死都与慈禧选嗣有关, .尽管朝野内外怨傍声起, 但却无人敢挑战慈禧的权威。4年后,1879年(光绪五年)4月25日,同治与阿鲁特氏皇后的祭礼日,吏部主事吴可读突然服毒自尽,以“尸谏”的非常方式再请慈禧为 同治立嗣,轰动一时。
此时的慈禧,势力在朝廷上下早已稳固,大小王臣莫不仰视。她也不再以简单的压服方式处理此事,而是将吴可读生前最后一份奏折交于王公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 翰詹科道等官员讨论^结果很明显,没有谁会为了一个死去的人得罪破坏清朝袓制的皇太后。为了表达对慈禧的忠诚,礼亲王世铎,大学士徐桐、翁同鹹、潘祖荫,国子监 司业张之洞,待读学士黄体芳,御史李端棻等大臣或联名 或单独上奏,声援慈樁、斥责吴可读D慈禧利用王公大臣们的奏折控制了舆论,事态得以平息。
1881年(光绪七年)4月8日,慈安突然死去。对于慈安的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政府在对外哀告中称,慈安是正常病死。而野史传说,慈安是被慈禧毒死。不论怎 么说,慈安的故去使两宫垂帘变成了慈禧太后的一宫独断。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是战是和,慈禧迁延不决。军机大臣奕圻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样犹豫不定,导致前方战事失利。慈禧决定对中央核心决策层进行改组。
1884年4月8日,慈禧下令免去军机大臣、恭亲王奕沂一切差使,令其回家养病。命礼亲王世铎在军机处上行走;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均在军机处上行走;工部侍郎孙毓汶在军机处学习行走;且军机处要 事皆与醇亲王奕谓商办。表面上看,醇亲王奕谓成为军机处首席大臣,实为慈禧的傀儡,慈禧借此集决断权于一身。
随后,慈禧又对部院大臣、总理衙门、八旗都统做了重大的调整,完成了清廷最高领导层的人事变动。因为这次变动发生在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或“甲申朝局之变”。
下一节:左宗棠收复新疆 平定叛乱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qc/3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