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1909年合并为巡洋舰队。
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曾扬威海上,雄极一时,成为亚洲一流的强大舰队。然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使仅仅历经不到7年时光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研其北洋海军覆灭原因则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北洋海军覆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封建专制的中国生产力低下、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坚实的国内工业基础,而使具有近代意义的海军,得不到先进和充足时物质条件去维持和发展。
尽管当时的洋务运动创建了海军,也跟不上日新月异的近代发展变化的军事科技形势,及时地使海军更新换代,保持不变的海上强大力量;其次,是由于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社会的政治体制得到了改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近代经济基础,为日本海军迅速崛起、赶上、超过,并最后战胜北洋海军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次,由于清朝统治集团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和军事制度的落后陈旧以及战略战术上面的错误,使北洋海军不能战胜日益强大的日本海军,使之加速了他最终的失败。
另一种观点认为,北洋海军覆灭主要原因是李鸿章和中国军政当局在战略全局中筹措不力,缺乏积极争夺制海权的“海上决战”的战略理想;其次,则是战役指挥员丁汝昌在战场指挥上的严重失误,而后者比前者对北洋海军失败的影响更大。
身任提督重任的丁汝昌对北洋舰队指挥严重失误的,一是未能积极大胆地扑捉有利战机,坚持实施以突击日军登陆输送队为主的抗登陆作战;二是置李鸿章与朝廷的多次明令于不顾,率北洋海军株守军港,坐以待毙。使海军舰队失去了机动攻击作战的可贵空间而陷入“虎落平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难,处于被动挨打,直至失败后酿成全军覆灭。
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海军的覆灭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自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分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的主要原因到底是因为当时的工业落后、生产力低下和日本强大及清政府制度落后等原因呢?还是主要因为当时军政当局筹措不力和战略战役指挥的失误呢?
对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到底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qc/31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