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 > 清朝历史

中日甲午海战打不沉日本军舰的原因

中日甲午海战打不沉日本军舰的原因



中日甲午海战,是一场国运之战。

北洋海军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数量,占到高级指挥军官的半数以上,这在世界海战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整个甲午海战期间,北洋舰队共有定远、来远、经远、致远等10艘军舰被击沉或搁浅焚毁, 总吨位达14900 吨,占北洋舰队总吨数的36%。

而相比之下,日本联合舰队中虽然吉野、松岛、桥立等军舰均不同程度受伤,可是无一沉没,只有一艘鱼雷艇被定远击沉。同时,清军伤亡大概2000余人, 日军伤亡300余人,伤亡比例高达7:1。回顾甲午海战,中日共有三次交锋,首战丰岛,次战黄海,再战威海卫。

82902569f6ed19a9e7c289dae0c428a5.png

第一战,丰岛海战。

济远号独自逃走,操江号被掳,运兵船高升号中炮沉没,广乙号伤亡40人,,济远号伤亡20人,高升号伤亡850人,,操江号投降82人,合计为992人。日军吉野、浪速两舰轻伤, 无人员伤亡。

第二战,黄海海战。

北洋水师在舰艇吨位、装甲防护力、舰炮口径上稍占优势,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则在舰炮射速和军舰航速上占了上风。经五个多小时鏖战,北洋舰队致远、经远、扬威、超勇被击沉,广甲自毁,其余各舰也不同程度受伤。日本联合舰队中未有舰船被击沉,但松岛号被定远击中,改以“桥立”为号旗船。中日双方伤亡比例为3:1。

第三战,威海保卫战。

定远被日舰偷袭中鱼雷,重伤搁浅后自行炸毁。接着,日本鱼雷艇再次偷袭,击沉来远、威远、宝筏、靖远等舰,北洋舰队主力丧失殆尽。日本联合舰队占领威海卫后,港内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中、镇边、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全部被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回顾整个战事,最大的遗憾是,北洋将士拼尽全力,却没有把一艘日本军舰击沉,个中原因让人愤懑。朝廷的清流们,把北洋海军将士攻击得体无完肤,后世史家基本沿用,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其实,北洋海军将士并非作战不勇敢,也不是训练不扎实,更不是战技术不精湛。

最直接的原因是,中日双方海军在武器装备上已经拉开很大差距。

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海军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本海军还装备了新式速射炮,海战中北洋水师沉没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舰几乎都是被由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舰击沉或重创沉没的。

更为致命的是,北洋海军所携带的是大量实心弹,这种炮弹打到对方军舰上顶多是砸个洞,高质量的穿甲高爆弹天津兵工厂根本没有能力生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不允许北洋海军向国外购买军火。

相比之下,日本海军使用的下濑火药让北洋海军吃尽苦头。1888年9月,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开始着手研究苦味酸,至1891年配制成功了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定名为下濑火药。1893年1月28日,正式在日本海军中换装填充下濑火药的炮弹,此举在当时世界都极为少见。这种炮弹灵敏度极高,即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而且爆炸后不仅会形成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

面对如此先进的炸药,北洋海军军舰损失惨重,受创伤后修复起来都很困难。当然,武器装备落后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清明程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