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世界 > 欧洲历史

二战名将:汉斯·冯·塞克特

二战名将:汉斯·冯·塞克特



要说二战时期的德国拥有最顶级的军事指挥团队,估计是没有几个人反对的。像隆美尔、曼施坦因、博克、龙德施泰德等等一众悍将,能征善战的本事真不是吹出来的。

那么,这些光耀一时的德军名将都是谁培养出来的呢?这就要说起汉斯·冯·塞克特将军了。

您可能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而且此人连元帅都不是,本领能大到哪里去呢?不好意思,您要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战期间您能叫得上名字的德国名将,几乎清一色都是他的学生,就连希特勒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老师”。

而且,人家不是评不上元帅,在他70岁生日的时候,德国国防军总部想晋升他为元帅,结果却被他婉拒了。原来,不想当元帅的将军,也可能是个好将军啊。

塞克特生于1866年,一战时已然成为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凭着“少说多做、沉默严谨”的作风,一度担任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总参谋长,同时领导着同协约国的东线战争,让协约国集团吃了不少的苦头,因此,塞克特被誉为“斯芬克斯”,大神级别的存在。

一战失败后,《凡尔赛和约》可以说把德国的军事彻底掐死了,只允许保留十万陆军,还不能拥有坦克高炮,此时的德国国防军,成了名副其实的城管大队。

艰难之际,又是塞克特挺身而出,担任了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开启了德国国防军的复兴之路。

面对德国军事力量严重残缺的现状,塞克特首先精挑细选了一批精兵悍将,组成军官团,作为建队基石,由此进行自上而下的军事教育和培训。

比如每一名军士都要接受军官的训练课程,每一名军官又要接受将军的训练课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具备自己上级的能力。

正是得益于此,德军的整体素质相较于战前有了大幅提升,每一个基层军官都具备将军的基本素质,可以说,这就是德国精英辈出的源头。

接下来,塞克特又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大力支持军官自主进行军事研究,诸如装甲战、山地战、伞兵作战等新兴战术,都是在此间涌现出来的。而后来的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人,也都是因为颇有建树的战术战法而崭露头角。

另外,塞克特还首创了模拟军事对抗演习。虽然一开始大伙都觉得别扭,甚至还嘲笑自己人打自己人完全就是瞎胡闹,然而他们悉数被打脸,这种对抗演习训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而且还被各国军队效仿,沿用至今。

从当初手中仅有的十万国防军,到二战前夕的百万雄师和装甲集团,塞克特可以说一手实现了德国陆军的重新崛起,他也因此被称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二战德军之父”。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对他更是三顾茅庐,希望他再次出山。不过因为年龄的关系,塞克特只是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未担任任何职务。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德军之父还跟中国有过一段合作。

那是1933年5月,受南京政府邀请,塞克特来到中国,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顾问。蒋介石对这位德军传奇人物自然也是相当的敬重,给他开出了每月2000美元的工资,一举打破外来顾问的高薪记录。

当然了,人家塞克特也确实值这个价,他给蒋介石提交了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全方位地对中国军队提出了改革方案。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如果没有塞克特的这些改革,中国军队在随后的抗战中,将会打得更加艰苦。

这里还有一个花絮,1942年,史迪威被罗斯福派到中国,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经过考察,给蒋介石提交了一份军队改革建议书,结果蒋介石看完后,说:“这些塞克特都提过了。”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但可惜的是,因身体原因,塞克特1935年就离开了中国,并于1936年12月27日在德国柏林病逝,享年70岁。

德国国防部和中国国民政府,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此来纪念这位军界传奇大佬。

盖世太保首脑希姆莱—纳粹德国的二把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ouzhou/31969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