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曾经同为反法西斯盟友的苏联和美国开始进入到一种全新的敌对状态当中,这种对抗虽然不是以战争的形式,但和战争一样存在明确的敌我双方关系,因此又被称作“冷战”。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很大,它持续了40多年,并直接影响到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从对冷战爆发原因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国政治竞争、美国霸权的战略考虑等因素,这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都非常重要。那么冷战究竟是怎么爆发的呢?
在美国学界,对冷战爆发的成因非常重视,并且大体存在三类看法。主流正统派认为是苏联挑起的;修正派认为是美国挑起的;后修正派则认为冷战是在美苏双方的互动中爆发的。
事实上,冷战之所以会出现,和美苏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两个国家都存在挑动冷战对抗的需求,战时的盟友关系对双方内部都造成了极不舒服的感觉,促使他们迫切需要退一步建立某种对立。
从苏联方面来看,由于他们推行的是着重发展重工业,造成普通民众生活水平较低,但是在严格的封闭环境下,这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平稳。但是卫国战争时期,几百万苏军在反攻德国的行动中打出了国门,很快就发现到外部世界的生活水平情况,并且越往西打,这种差异也就越明显,因此许多士兵在寄回家的信件中都提到了这种反差。苏军政治部门曾拆获大量士兵信件,得悉一些战士对比国内外政治生活后所产生的思想情绪,曾专门给苏联国内写了报告。
1945年2月6日,苏军总政治部在一次会议上,将当时苏军中弥漫的这种情绪类比于“十二月党人思潮”。所谓“十二月党人”是指当时沙俄击败拿破仑之后,曾在巴黎驻军,结果这批占领军中反而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回国以后想要推翻沙皇统治,这些人就被称作“十二月党人”。苏军政治部以此来比喻苏军当中的这种苗头,其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战争还在进行当中,甚至距离攻克柏林还有3个月的时间,由此就可以理解苏联必将在战后通过一股外部压力来重新整肃内部结构。当几百万苏军复员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维尔德洛夫等城市破获的大量青年社团“案件”或多或少的反应出当时苏联内部期望改革的愿望和情绪。
不仅如此,随着战事的推进,苏联在战争结束时已经解放和控制住了欧洲大片区域,这些地区大多由苏联主导战后重建,确立了一系列亲苏政权,同美英控制的西欧存在较大的利益和价值观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就不单单是为了稳固自身内部结构,同时也能扩展和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国际体系和秩序,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苏联方面有拉开与西方、特别是美国距离的需求,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早在二战进行期间,美国就曾尝试与包括英国(前任世界霸主)、苏联(战后主要对手)在内的其他国家共同协商构筑了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战后世界新秩序。但在此过程中,美国发现苏联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与西方完全异质的存在,想要将其囊括在内非常艰难。
曾有人认为罗斯福在拉拢苏联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正是因为他的去世才造成了美苏矛盾的激化。但事实上,在罗斯福本人去世前几周,他曾说过斯大林基本上违反了对他的所有承诺。正因如此,到了杜鲁门总统时期干脆将放弃了拉拢苏联的行动。
如果美国想要继续尝试将苏联拉进自己设计的体系秩序中,就必须做出妥协,自己所获得的实惠将要大打折扣;如果想要保证自己推行的战后秩序规则的完整性,必定需要和苏联决裂。
权衡再三,美国最终选择了后者,这里就需要提及一位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叫做乔治·凯南,是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的外交官。由于对苏联社会的了解,他于1946年6月曾给国内写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将苏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认为苏联是具有扩张性的。
为此,乔治·凯南提出了“美国不要和苏联打仗,而是要实行一种遏制战略”,想要以此将苏联的影响力限制在它在二战中拓展出来的势力范围之内。与此同时,美国还要将自己设计构筑的国际体系建设的非常稳固、强大,以此来拖垮苏联。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这份电报可真是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很快美国的选择就清晰化了。那就是和苏联决裂,然后利用决裂带来的自由度专心整固自己的阵营。
乔治·凯恩的意见在美国快速传播,很快就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1947年,乔治·凯南以“X”的署名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该文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
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凯南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遏制之父”的称号。
不仅如此,由于二战太过惨烈,将这个欧洲变成废墟,这促使工人主义运动和思潮在战后中西欧广泛传播。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陷入重创之中,当战后苏联驻军抵达中欧之后,对这些国家的局势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因此,拉开和苏联的距离,确保西欧国家向美国靠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这一点考虑,美国也无法与苏联继续保持紧密关系了。
冷战的爆发符合美苏双方的需求,但对美国的好处更大。通常来说对抗意味着消耗,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但与苏联的全方位对抗却为美国提供了一种绝佳的外部压力。当时的苏联国力比美国稍弱,这样的敌人所产生的压力并不会过度消耗美国的底蕴、损害美国的长远发展,反而有利于进一步将潜力激发出来。
比如科技方面,美国就在冷战美苏竞赛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层面用跨学科的方式组织其科技力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投入。诸如载人航天、互联网信息等技术都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研发出来的。而在国际体系的设计上,美国的规则也要优越于苏联,冷战期间追随美国的国家要远远多于追随苏联的国家。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美国当时所设计的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更有利于自己,但也能让其他国家看到实惠。地缘政治方面,由于冷战的存在,西欧国家必须与美国保持紧密的关系,以防范苏联的威胁。
当美国和盟国发生利益冲突是,在冷战的压力下迫使他们理性地处理问题,矛盾再大也是次要矛盾了。实际上,中美之所以成功建交,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冷战的时代背景。
综上所述,冷战爆发的原因在于美苏双方均存在价值观、地缘政治等层面的需求,双方都迫切需要拉开距离,并建立一个对立面以稳固自身社会结构,同时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由于美国实力的优势和主导的体系设计,它所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就好像一个大系统,通过冷战这种低烈度的竞争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外在动力,促使内部各个部分在一个明确目标面前保持紧密合作,共同将这个大系统维持下去。所以冷战对于美国的超级大国演化至关重要。
然而,也正是从冷战开始,美国的发展就一直需要一个外部对手,以为自己指出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抓手,从而将国内社会动员起来,将盟友体系策动起来。如此以来,一旦美国的国家实力在世界上不再占据绝对优势,就必将出现新的隐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ouzhou/31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