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也是发射航天器最多的国家。
早在1917年之前,俄国的一些科学家就开始探讨航天的理论和实现途径问题。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著作论证利用火箭实现行星际航行的可能性,奠定了火箭理论和航天学的基础。
1921年,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一个火箭研究和试验机构──气体动力实验室,并于1928年进行首批火药火箭的发射试验1929~1931年,格鲁什柯在气体动力实验室研制了苏联第一批液体火箭发动机。
1931年秋,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先后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专门从事火箭的理论研究、设计和试验工作。1933年,科罗廖夫领导的莫斯科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发射了第一批液体火箭。同年,气体动力实验室和莫斯科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合并为喷气科学研究所。
1941年又成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局,这两个组织在研制火箭滑翔机和飞航式导弹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也培养了不少火箭技术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借助德国V-2火箭及其技术全力发展导弹。
1949年自行研制的P-1A火箭发射成功,为设计和制造大型火箭奠定了基础。苏联从1954年开始研制洲际弹道导弹,到1957年完成全程试验,同年10月4日用这种导弹略加改装,成功地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随后又发射了世界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个火星探测器,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航天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苏联航天是以导弹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本身又是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计划和政策由苏共中央国防会议决定,国防工业委员会组织实施,有关的国防工业部门、苏联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单位参加研制;空军负责训练航天员和回收飞船;战略火箭军负责靶场勤务和组织发射。
苏联有3个航天器发射场:拜科努尔、卡普斯丁亚尔和普列谢茨克航天器发射场运载火箭有“卫星”号“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宇宙”号和“质子”号运载火箭。苏联航天事业的规模宏大,发射频繁,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到空间探测器全面发展。
1957~1984年共发射各类航天器2011个,居世界首位。
1958~1984年间,苏联共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891颗,包括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应用卫星约占80%以上。科学卫星为应用卫星、载人飞船、战略武器和科学研究提供空间环境数据。
科学卫星系列有“电子”号卫星“质子”号卫星“预报”号卫星,还有部分科学卫星属于总称为“宇宙”号卫星和“国际宇宙”号卫星的系列。科学卫星,约占卫星总数的10%。技术试验卫星大多包含在“宇宙”号卫星系列之中。
应用卫星的发展始于60年代初期,其中大部分也包含在“宇宙”号卫星系列内。1962年发射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1963年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随后陆续发射通信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测地卫星和导航卫星以及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和反卫星卫星(见反卫星技术)。
70年代中期以后,又陆续发射军民两用或民用的通信、气象和地球资源卫星,包括“闪电”、“虹”、“荧光屏”和“地平线”号通信卫星,“流星”2号气象卫星,“流星”号太阳同步卫星(兼作气象预报和地球资源勘测),“流星-自然”号地球资源卫星以及混编在“宇宙”号中的导航卫星。
苏联应用卫星主要采用近地轨道、大椭圆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侦察、导航、测地和气象卫星以及战术通信卫星均位于近地轨道,预警和战略通信卫星位于大椭圆轨道,近地点在南半球,高度约500公里,远地点在北半球,高度为40000公里左右。
苏联国土处于高纬度地区,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仅要求所用运载火箭的能量大、技术复杂,而且还不能覆盖北纬77°以北的地区。苏联于1965年首先发射大椭圆轨道卫星,通过多颗卫星组网实现战略通信和全球范围的弹道导弹预警。
为了满足国际和国内通信的需要,从1974年开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苏联应用卫星的寿命较短,但发射数量大。照相侦察卫星的寿命为2周至2个多月,每年约发射40颗。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的寿命约为2年,每年分别发射30颗和5颗左右,预警卫星的寿命为1年,每年发射5颗。
苏联通过发射生物卫星和无人飞船研究宇宙辐射和失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验证飞船结构的可靠性,掌握飞船的返回技术,为实现载人航天进行技术准备。1960年在莫斯科市郊建立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后以..加加林命名),1961年4月12日,由这个中心培养的第一名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实现了有史以来人类在太空的第一次航行。
苏联载人航天活动在60年代主要是摸索经验,发展基本技术。在这个阶段共发射6艘“东方”号飞船、2艘“上升”号飞船和8艘“联盟”号飞船,掌握了飞船的机动飞行、轨道交会和对接、航天员的舱外活动等技术。“上升”2号飞船的航天员列昂诺夫于1965年3月18日完成首次舱外活动,“联盟”4号与“联盟”5号飞船于1969年1月15日实现首次空间对接。
70年代以后苏联载人航天进入实用阶段,安排了大量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军事方面的项目。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试验性航天站“礼炮”1号。此后就以“礼炮”号航天站为主体,用“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作为运输工具,为航天站轮换航天员和补充燃料、设备及其他消耗品,进行对地侦察和勘测,开展天文观测、空间加工、生物医学研究和技术试验活动,并在保证人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和有效工作方面积累了经验。
1961年至1984年底,苏联共发射7个“礼炮”号航天站、完成56次载人航天飞行。1984年2月8日乘“联盟”T-10号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基济姆、..索洛维约夫和..阿季科夫创造了连续航天时间236天22小时50分的最高纪录1975年7月15日至21日,苏联“联盟”号飞船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轨道上对接,进行了联合飞行。
苏联载人航天曾发生多起事故。初期的事故主要是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可靠性较差造成的,后期大多是轨道交会技术不够成熟而导致对接失败重大事故有:1967年4月23日“联盟”1号飞船返回大气层时因降落伞未张开而使航天员科马罗夫丧生;1971年6月“联盟”11号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因座舱漏气而使3名航天员死亡。1971年至1984年10月底,先后有5艘“联盟”号飞船与“礼炮”号航天站对接失败。
苏联进行了月球、金星、火星和行星际空间的探测,空间探测器有“月球”号探测器、“探测器”、“金星”号探测器、“火星”号探测器和“金星-哈雷”号探测器等系列1959~1976年共发射“月球”号探测器24个,1959年10月“月球”3号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1966年2月3日“月球”9号首次实现在月球软着陆并利用全景电视摄像机把月面图像传回地球。
1970年9月,“月球”16号把0.12公斤月球土壤标本带回地球。同年10月,“月球”17号把无人驾驶的月球车送上月球,由地面遥控在月面行驶了10.5公里1964~1970年共发射8个“探测器”,用以探测月面和地-月空间环境。
1961~1983年共发射16个“金星”号探测器,考察了金星表面特性和大气层。1972年3月27日发射的“金星”8号于同年7月22日在金星表面软着陆,考察了金星土壤。1962~1973年共发射7个“火星”号探测器,有的进入绕火星轨道,有的在火星表面软着陆。1984年12月15日和27日发射2颗“金星-哈雷”号探测器,计划在1985年和1986年先后探测金星和哈雷彗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ouzhou/31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