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s)是欧洲的三大王朝之一,为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主要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欣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为索伦伯爵。领地在今上内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间。
索伦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腓特烈三世与纽伦堡伯爵康拉德二世联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腓特烈三世成为腓特烈一世,此后该家族在索伦前冠以“霍亨”(意为“高贵的”)字样,称为霍亨索伦家族。
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承爵位,腓特烈四世继承索伦-纽伦堡伯爵领地,康拉德三世继承兄长的纽伦堡伯爵领地。从而形成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和信奉新教的法兰克尼亚系两支。
霍亨索伦(霍汉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的腓特烈三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其曾孙腓特烈五世在1363年被皇帝查理四世封为帝国伯爵,1415年,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选帝侯腓特烈一世。
1473年其第三子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为选帝侯时立下规约:勃兰登堡选帝侯称号属于直系继承,非长子也有继承权,领地不得分割。据此,其长子约翰·西塞罗成为选帝侯。因此,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帝侯系)在1618年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统治权。
在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统治时期(1640年~1688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成为国王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霍亨索伦-士瓦本系于16世纪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1535年,伯爵卡尔一世获奥地利的伯爵领地锡格马林根与凡林根,1552年统辖凡尔施泰因。卡尔一世死后,1576年其二子分割领地,又形成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1623年,两系都被列为帝国诸侯等级。
1849年,两系均臣服于普鲁士。1869年霍亨索伦-黑兴根系断嗣。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是普法战争的近因之一。
次子卡尔在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称卡罗尔一世,直至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腓特烈一世(1415~1440)
腓特烈二世(1440~1471)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阿喀琉斯) (1471~1486)
约翰·西塞罗(Johann Cicero,1486~1499)
约阿希姆一世·涅斯托尔(Joachim I Nestor)(1499~1535)
约阿希姆二世·赫克托尔(Joachim II Hector)(1535~1571)
约翰·乔治(Johann Georg)(1571~1598)
约阿希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
约翰·西吉斯孟(Johann Sigismund)(1608~1619)
乔治·威廉(Georg Wilhelm)(1619~1640)
腓特烈·威廉一世(大选帝侯)(Der Große Kurfürst)(1640~1688)
腓特烈三世(1688–1701)【注:1701年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称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ouzhou/31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