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在欧洲的火药桶是哪个地区?那么很多人一定会告诉你是乌克兰。确实,处于内战中的乌克兰不仅有政府军和东乌的民兵组织,俄罗斯也是参与其中,甚至可以说,乌克兰内战中所引燃和爆发的,实际上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而若回顾欧洲历史则会发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就是难以分清了。今天我们则从历史角度看看,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什么用的历史纠葛。
一、同出一脉
如果从历史上来分析的话,乌克兰和俄罗斯其实都是同出一脉,系出于历史上的古斯拉夫人,也就是古罗斯人。当时古罗斯人分散在东欧各处,很长时间维持部落制度,在古代欧洲属于最落后的民族,也是最晚建立王国的民族,在862年于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后又占领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另一方面,一部分古罗斯人向西推进,遇到了古维京人部落后与其通婚混居后,在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了莫斯科公国。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古罗斯人已经彻底分裂和不复存在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原始雏形就是基辅罗斯和莫斯科公国。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比较倒霉,在公元13世纪时就遇到了西征的蒙古军队。莫斯科公国在1220年被蒙古人打得粉碎,只能靠跪下亲吻拔都汗以示忠诚才侥幸保全了下令,而基辅罗斯也没能抵抗住蒙古军队的铁蹄,在1240年就被蒙古军队冲进了基辅罗斯,也只能向蒙古人投降。
基辅罗斯和莫斯科公国从此成为了金帐汗国的附属国,基辅罗斯和莫斯科公国的命运也导致了罗斯人的分裂。莫斯科公国吸收了大蒙古文化,在蛰伏了一个多世纪后自行赶走了蒙古人。而基辅罗斯则更为诡异,在现今乌克兰西部地区是被波兰人一度占领,虽然日后波兰等国合力击退了衰落的蒙古人,可现今乌克兰东部却因为长期被蒙古人占领,于是出现了哥萨克人。但不管怎么说,在14世纪之后古罗斯人的分裂已经开始,乌克兰地区也就发展出了独立的语言和民俗习惯。
这一过程埋下了乌克兰的不稳定因素,因为乌克兰西部和东部存在有文化上的差异,所以西部和东部在先天就存在有矛盾。其中东部的哥萨克人更是一个诡异的存在,虽然名义上他们的是乌克兰人,但在文化上和传统上更接近于俄罗斯人,因此他们先天就对俄罗斯有好感,对于乌克兰西部的归属感反而不够强烈。乌克兰西部本身则也对东部有排斥心理,自认自己继承了“罗马正统文化”,和东部的蛮子不同(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因此这种就矛盾也就出现了。
二、恩怨纠葛
乌克兰西部民族和波兰联手对于东部民族的歧视打压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虽然说在第聂伯河一带形成了现代的乌克兰民族雏形,可是东部的哥萨克人却不愿意被乌克兰西部民族歧视了,反抗心理也自然出现。在1654年,乌克兰的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和俄国沙皇结盟,并将乌克兰东部并入了正在崛起的俄罗斯帝国,这一举动自然引发了占据乌克兰西部的波兰不满,双方转而爆发了激烈而短暂的战争。波兰当时已经是走下坡路,自然挡不住俄军的凶猛进攻,整个乌克兰还是在18世纪被俄罗斯彻底吞并。
这种统治维持了近两百年,在1917年随着俄罗斯的解体而终结。在俄罗斯垮台的同时,乌克兰的民族独立运动爆发,建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这个共和国实在过于短命,在当时乱作一团的前俄罗斯帝国的土地上,不仅有内战中的白卫军和苏俄红军,还有各路干涉军和割据势力,乌克兰本身亦因此成为了战场。其中波兰干涉军则是抱着鲸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而来,乌克兰内部也出现了主张于波兰合并的呼声,而苏俄红军和白卫军也闻讯而来,一场混战就此爆发。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1921年的苏波战争结束,可怕的战争撕裂了乌克兰,乌克兰东部并入了新生的苏联,而西部却落入了波兰之手。这一结果导致了乌克兰西部仇视波兰,各种独立运动从未停止,而苏联也从未忘记要收回被波兰占据的乌克兰西部,这直接导致了1939年的波兰战役期间,苏联出兵攻占了波兰控制的乌克兰西部。在当时而言,乌克兰人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并认为乌克兰的民族独立就在眼前。
可实际情况是当时的乌克兰并没有能够获得独立解放,而是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认为乌克兰是属于俄罗斯的领土,理应被纳入他们的统治,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也对苏联采取了敌视态度,双方的冲突日渐激烈。这种冲突在苏德战争中非常明显,德军对苏联发动进攻的初期就有大量的乌克兰人充当向导,而日后的乌克兰不仅有亲苏游击队,也有亲德国游击队,意图依靠德国获取民族独立,整个乌克兰都乱成了一锅粥,强烈的民族情绪是导致了乌克兰如此混乱的原因。
三、俄乌冲突
苏德战争结束之后,乌克兰的民族情绪日渐平息,苏联在战后重建时也着重地加强了乌克兰地区的工业水平。可随之而来的大量俄罗斯移民则加剧了当地乌克兰人和俄罗斯的人矛盾。本就不满苏联的乌克兰人在冷战期间曾多次反对苏联,尤其是在乌克兰西部地区的反苏情绪更是强烈。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乌克兰各地都因该事件而对苏联政府非常不满,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独立情绪再一次抬头。
在1991年苏联这座大厦分崩离析后,乌克兰也趁机脱离了苏联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按照道理而言,乌克兰本应该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业国,并且有较高的农业基础,完全可以依靠和俄罗斯做生意,出售重工业产品换取俄罗斯的低价能源,充分发挥自己“陆地桥”的作用,成为俄罗斯连接欧洲的一条通道。但是乌克兰政府和控制乌克兰政府的经济寡头们却不打算这样做,而是采取了去工业化,压榨乌克兰东部人口,竭力融入欧盟体系的策略。
这一策略很快就遭到了反弹,不仅乌克兰东部对于乌克兰政府满怀怨恨,乌克兰自身也被西欧各国和美国视为遏制俄罗斯崛起的工具。可怜的乌克兰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反而变成了一个用之即抛的工具。其结果是乌克兰东部地区和乌克兰政府离心离德,乌克兰自身的经济和工业能力也被破坏得一干二净。这时的乌克兰就像是一个高压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风险,尤其是在乌克兰东部先天亲俄的情况下,风险就更加巨大了。
前文说过,乌克兰东部地区在文化上更加接近俄罗斯,而且有大量的俄罗斯族,因此乌克兰政府很快就将其视作了不稳定因素,并对乌克兰东部进行镇压和管制。这一策略引发了东部地区的不满和反抗,继而导致了东部地区和乌克兰政府的冲突,而俄罗斯适时的介入则成为了乌克兰眼中的“侵略行为”——在乌克兰,反俄罗斯是一种“政治正确”,为此他们可以和任何人联手,包括乌克兰的纳粹主义分子等,并着重希望借助西欧各国和美国之手收复“失地”。
可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民兵组织眼里,他们是为自己谋求独立和和平,乌克兰当局对他们的欺压难以让人接受,故而选择和俄罗斯结盟。而俄罗斯则认为自身的战略环境受到了威胁,若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欧和美国,则俄罗斯的战略环境将变得非常恶劣,所以在这一切变成现实之前,俄罗斯无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一局面的发生,对乌克兰内战的介入就是俄罗斯的手段。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乌克兰的内战本身其实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但在背后则其实是俄罗斯和乌克兰长久以来的矛盾,又有美国和西欧国家在暗中作为推手,将这场战争愈演愈烈。乌克兰和东乌民兵的厮杀,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物资援助,甚至是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和部队,这一切都会让乌克兰的局面愈发混乱。显然,乌克兰能否重获和平,又能否和东部民兵组织与俄罗斯和解,已经全然是一个未知数了。
结语
事实上,如今乌克兰内战的战场上,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虽然是一个较大的比重,但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幕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明争暗斗,而乌克兰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未来的乌克兰会走向何方?内战能否和平结束?一切都已经是个未知数。或许只能祈祷乌克兰不会成为第二个“萨拉热窝”,不会成为一场更为剧烈的动乱根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ouzhou/31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