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 > 辽金历史


辽国竟是一国两制的起源

古代,中国曾出现过一些对中原王朝产生严重威胁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突厥。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一个此前不为人知的游牧民族开始异军突起,走上历史舞台,那就是契丹。九世纪70年代,大唐王朝的秩序迅速崩溃。契丹人...
人气:196℃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54
辽国竟是一国两制的起源

辽国南北面官制:一国两制 因俗而治

除开拓疆土之外,辽太宗对辽朝的贡献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完善了。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
人气:169℃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53
辽国南北面官制:一国两制 因俗而治

辽国的四时捺钵制度是什么制度

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辽朝虽先后以辽上京和辽中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由于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
人气:89℃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51
辽国的四时捺钵制度是什么制度

辽国军事体制的特点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制,这些体制主要为王朝统治所用。但中原王朝体制是基本,北方游牧部落所建体制,除了在中原王朝的体制基础,还结合了游牧部落的特点,使军事体制更适合统治。古代契丹大辽作为我国北方一个...
人气:359℃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50
辽国军事体制的特点

契丹人的四时巡守和捺钵

所谓“捺钵”,乃契丹语,又译作纳拔、纳钵、纳宝、剌钵等,相当于汉语中表示皇帝出行所居之处的“行在”或“行幸顿宿之所”。《辽史·营卫志上》:“有辽始大,设置犹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辽史·营卫志...
人气:239℃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9
契丹人的四时巡守和捺钵

辽国的斡鲁朵是什么

斡鲁朵,辽宫帐名,突厥—蒙古语ordo的音译,意为宫帐或宫殿。此语最早见于唐代古突厥文碑铭。辽、金元时有斡耳朵、斡里朵、兀鲁朵、窝里陀等不同译写。辽太祖起,各帝及太后之执政者皆置斡鲁朵,有直属军队、民户及州县,构成独...
人气:500℃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8
辽国的斡鲁朵是什么

辽国农业:游牧民族统治下的男耕女织

辽代农作物的种类较丰富,品种也比较齐全,且均为适于北方地区种植的品种。如粮食类作物,主要有粟,俗称谷子,子实去皮后为“小米”。粟在辽代农区被大面积种植。《辽史·食货志》中常见“诸屯田在官斛粟”;“或治私田,则计亩出...
人气:457℃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6
辽国农业:游牧民族统治下的男耕女织

辽国的畜牧业情况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游牧民族.畜牧业一向是契丹人的核心产业,畜牧产品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来源。如史所云:“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岁时改牧平葬间”;“生生之资,仰给畜牧。绩毛饮澧,以为衣食”。即便是在...
人气:344℃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4
辽国的畜牧业情况

辽国时期的发达手工业

矿冶、铸造业辽有矿冶、铸造、食盐、纺织、陶瓷、建筑等多种手工业,尤长于车马具的制造。辽朝的矿冶业,起于契丹建国之前,史称太祖之父撒拉的“仁民爱物,始置铁冶,教民鼓铸”。阿保机继任可汗的第五年,征幽燕回师,得银、铁矿...
人气:356℃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2
辽国时期的发达手工业

辽国的赋役制度

辽朝境内的牧民、农民以及诸属国、属部都承担着向国家缴纳贡赋、提供劳役和军役的义务。由于身分、地位不同,所承担的赋役名目也多种多样。而官僚、贵族、诸节度使等却享有免役特权。随着辽朝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制度...
人气:135℃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1
辽国的赋役制度

辽国的土地所有制是怎样的

辽朝境内各民族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不同,对土地的使用、占有方式也不同。一般说来,南京、西京的农业区以私人占有制为主。东京土地私有制受到来自契丹贵族的冲击。中京、上京为牧区与半农半牧区,并有较多的投下州。适应...
人气:309℃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40
辽国的土地所有制是怎样的

辽国社会阶层的构成与关系

领主、地主和富商契丹诸部长官大王、节度使、都监、司徒等,握有管理部落的军事、行政、经济权力,有些家族则世预节度使之选。这些部落长官实际上就是本部分地的领主。因此,契丹人的部落只能是保留着部落组织形式的领主占...
人气:177℃辽金历史2022-12-09 14:19:39
辽国社会阶层的构成与关系
热门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