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世界历史

1871年03月05日:罗莎·卢森堡出生

1871年03月05日:罗莎·卢森堡出生



罗莎·卢森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在反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骤雨中,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展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其所言:“要有耐心和勇气,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的事呢……”德国现有以她命名的左翼政党奖学金。

人物经历

生于俄属波兰边界附近的扎莫什奇一个相当富裕的、有文化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在家里五个孩子中年龄最小,却最聪敏,五岁时已能读书写字。

1874年,全家迁到华沙。1880年,就读华沙第二女子中学。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聪明的和学业成功的姑娘。1887年,中学毕业,不久成为“第二无产阶级党”某下属小组的成员。1888年10月,该党遭破环,不少成员被捕,她曾流落外地,1889年底,到达瑞士苏黎世。在一段时间内,曾借居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卡尔·柳别克家。

1890年,就读苏黎世大学社会政治系。1891年5月,成为该系正式学生。起先学习生物学、数学和法学,后来学习政治经济学,最后还完成了论述波兰工业发展的博士学位论文。

人物生涯

1893年7月,与约基希斯创办《工人事业》杂志。1894年3月,创建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

1898年4月19日,通过与德国人古斯塔夫·吕贝克结婚的方式,获得了德国国籍,以进行德国占领区波兰民族的工作。5月,迁居柏林。此后,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多次在集会上发表演说,展现了杰出的才能。

批判修正主义

罗莎·卢森堡的重要功绩是,挑起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旗帜,写下一系列文章。1898年9月,任《萨克森工人报》主编,后辞职。1900年,与弗兰茨·梅林共同主办《莱比锡人民报》。始终以极大的精力从事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的工作,就策略和战略问题向该党的总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被视为该党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和理论家。

1902年,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起草了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什么?》。1904年1月,因反军国主义演讲,被判三个月监禁。8月26日,判处生效,被囚于茨维考。10月25日,新国王登基,提前获释。1905年,俄国革命的风暴吹向波兰。与约基希斯先后秘密回国,都化名为德国记者。两人密切配合,与其他同志一进领导着波兰革命运动。

1906年,沙皇当局发现这两个德国记者竟是领导革命的著名人物,便下令搜捕。3月,他们在同一个夜晚被捕。4月11日,移囚华沙要塞监狱。7月8日,因病交保证金获释。12月12日,德国魏玛国家法庭判处其两个月监禁。1907年6月12日-8月12日,判处生效,被囚于魏玛国家监狱。

10月,任教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校,直到1914年。此间,赴彼得堡等地会见列宁,交换关于革命战略和策略方面的意见。1907年,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赴伦敦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13年1月,出版《资本积累论》。1914年2月20日,被德国国家法院以“叛国罪”判处一年徒刑,因病缓期执行。

反战斗士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也积极努力,号召工人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此时充分显示了杰出的组织才能和理论水平,与卡尔·李卜克内西全力以赴发动群众阻止世界大战爆发。他们到德国各地城市,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揭露战争阴谋。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4日,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赞成军事拨款,背叛无产阶级。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团结左派向社会民主党领导集团进行斗争。

1915年2月18日,病中被捕,囚于柏林巴尔尼姆女狱。在4月出版的《国际》上刊有其揭露机会主义的《重建国际》一文。狱中撰写了《社会民主党的危机》(又名《尤尼乌斯小册子》)。1916年2月18日,刑满出狱。7月10日,以“预防性监禁”之名被捕入狱,囚于柏林巴尔尼姆女狱。一个月后转送佛龙克要塞监禁。1917年7月,转至布累斯劳监狱。1918年9月,着手著作《论俄国革命》一书,至出狱尚未定稿。后经保尔·列维整理出版。

德国革命

1918年10月,李卜克内西获释。在其推动下,11月9日,数万工人走上柏林街头,李卜克内西宣布自由的社会民主共和国成立。10日,获释出狱;11日,与李卜克内西、约基希斯等主持召开斯巴达克派全国会议,将其改组为斯巴达克同盟。此时,政府落到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领导者谢德曼手里。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团结左派,发动群众,开展反艾柏特与谢德曼的斗争。12月30日,创建了德国共产党。

遇害

1919年1月,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15日,与李卜克内西一起被资产阶级“自卫民团”逮捕,随即遇害。遗体被残忍地用铁丝绑在木板上,于深夜秘密沉入水中。后遗体被发现,在很多民主人士的帮助与奔走下才得安葬。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