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生于日本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
1936年,创作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由此进入了电影圈。1941年,在拍摄完剧情片《马》之后,黑泽明开始专注于电影剧本创作。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后打破票房纪录,黑泽明由此受到关注。1948年,拍摄了犯罪电影《泥醉天使》。1950年,拍摄的悬疑电影《罗生门》获得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及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1952年,编导了剧情片《生之欲》。1954年,执导了古装动作片《七武士》,影片获得了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59年,监制并编导了古装动作片《战国英豪》,黑泽明凭借该片获得了第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1963年,编导了悬疑犯罪电影《天堂与地狱》。1965年,拍摄了剧情片《红胡子》,影片获得了第20届日本每日映画大奖最佳影片奖。1970年,执导了剧情片《电车狂》。
1972年,拍摄了俄语剧情片《德尔苏·乌扎拉》,影片获得了第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和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980年,编导并监制了战争电影《影子武士》,影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85年,拍摄了战争电影《乱》,影片获得了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1990年,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1993年,编导了剧情片《袅袅夕阳情》。
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泽明因脑中风在东京逝世,享年88岁。
1910年,黑泽明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但让他学剑道,还逼着他学书法,而他却对绘画非常感兴趣,同时也鼓励孩子们看电影。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7岁时,父亲带他看的多是西部片和武打电影。黑泽明小时智力发育较晚,上小学时一度成为老师奚落的对象,甚至要坐到远离同学的地方。不过他很快展示了自己画画的天分,并立志要当一名画家。
1923年,正在上中学的黑泽明学习了西方绘画,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期间他参加过一个叫做“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话题),并参与了《无产者新闻》这份报纸的相关工作。后来因为不想让父亲担心,而离开了该组织。
初中毕业后,黑泽明仍然热衷于绘画,甚至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17岁入选日本画界新人展“二科会”。但当时以画家为职业收入微薄,非常艰难,黑泽明对此没有信心。由于哥哥丙午自杀,黑泽明必须负起家庭重担,单靠画画不能维持生计。20岁时,黑泽明接到征兵通知书。因征兵检察官是他父亲的学生,悄悄让他免除了兵役。
1934年,黑泽明在报纸上看到PCL电影公司(东宝映画的前身)的招聘广告,就投递了一份电影论文,结果取得了面试机会,后来拜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在山本嘉次郎的培养下,黑泽明很快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剪辑、配音导演等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后,山本嘉次郎要求黑泽明动手写剧本。
黑泽明电影里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观生命里的积极者,他们的价值观从来不会被现实的社会污染,当中的人物不时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牺牲,令人伤感,但始终维护着人类的希望,是一种有份量的影响。
黑泽明的电影大多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剖析原因,并且其电影中融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其电影恢宏磅礴的画面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得其作品成为经典。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很多人物有着激烈的情绪对抗,这些对抗场面都被赋予了张力十足、力度到位的电影语言,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影《罗生门》中,黑泽明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而每一个人物见证的相对真实性又必须由观众来作出判断。这种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体现在视听语言中,就是黑泽明对构图和场景的诗意性的运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world/40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