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
个人经历
1885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其父为律师,其母为名门后裔。
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1904年6月,巴顿考入西点军校实习。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较差,留级一年。
1909年6月,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同年被调往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第十五团任少尉。
1910年与富有的比阿特丽斯·艾尔结婚。
1911年12月,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
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
1913年夏,自费去法国学习剑术。
1916年作为约翰·约瑟夫·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作为潘兴的副官,同赴法国。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1个装甲旅。获“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和马斯一阿贡纳战役。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顿回到美国,致力于坦克的研究。但随着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的抬头及裁减军务,巴顿又被调回骑兵部队。
从1920年离开米德堡到1940年回到本宁堡,巴顿共调动工作10次,担任指挥与参谋职务十余种,先后在骑兵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
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晋升中校。
1938年巴顿晋升为上校,调任住克拉克堡的第7骑兵团团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命组建装甲旅,晋升准将。
1940年美国总参谋部改组,马歇尔任参谋长。德国以坦克为主力兵种横扫西欧后,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巴顿于7月被起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2装甲师师长负责组建装甲部队,并晋升为少将。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1942年1月,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3月,巴顿奉命调到因迪奥训练中心,负责坦克部队的组织工作;7月,调回华盛顿,担任美国西线特遣队在北非登陆的培训工作;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11日占领法属摩洛哥,担任住摩洛哥总督。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1943年3月,调到突尼斯,他参加整装被隆美尔击败的第2军,并接替弗雷登道尔任该军军长,并晋升为中将;7月,担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在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指挥下,配合蒙哥马利将军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该岛首府巴勒莫。其间曾因两次打耳光事件引起美国军界和国内舆论反对。
1944年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巴顿指挥第3集团军跟进;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12月,在阿登战役中,他奉命率部队支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3-5月,巴顿率领部队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度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4月,晋升为四星上将;5月9日,对德战争结束,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政见不同被解职;10月,任第15集团军司令;12月,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而受重伤,21日,不治在德国海德堡去逝,享年60岁。
个人评价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上将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world/40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