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世界历史

1825年12月1日:亚历山大一世逝世

1825年12月1日:亚历山大一世逝世



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IПавлович;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史称亚历山大一世(英语:Alexander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位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

由于他在拿破仑战争中组建反法同盟击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复兴欧洲王室,从而被欧洲各国人民尊称为“欧洲的救世主”,加上其做为战后欧洲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故又被称为“神圣王”。

早期

亚历山大1777年12月12日诞生于圣彼得堡,是保罗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的降生,令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欣喜万分,马上就把长孙抱走,自己抚养。亚历山大看起来整天很快活,无忧无虑,很讨周围人的喜欢,对人和蔼,态度恭谦,有时候甚至是带着媚态陪祖母和祖母的宠臣们聊天。

他在那里打牌,喝酒,听歌剧,参加舞会;可是,只要一回到父亲保罗的封地加特契纳的时候,就完全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穿着笔挺的普鲁士式制服的军官,表情严肃地监督部下的工作,而且还能面无表情地听上司讲粗话。这时的亚历山大完全是父亲保罗心目中的标准军人形象:冷酷坚毅,没有任何个人情绪,完全就是军队这个冰冷的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皇储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此外保罗一世又陆续给亚历山大加封大量官衔:谢苗诺夫近卫团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卫军总督,枢密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步兵骑兵师和芬兰步兵师钦差巡检等等。

他对父亲惟命是从,做任何事都要请示,就连自己的时间也不能自主支配。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在半数情况下,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沙皇保罗的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

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

1801年3月11日夜,政变开始。反对党冲进沙皇寝室,将保罗杀死。当夜,亚历山大躲在一个套间里,战战兢兢地守在妻子身旁。当父亲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嚎啕大哭。虽然父亲是死于他人之手,但自己是这样期望的,因而心里充满了负疚感。反对党的首领进来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气了,登基去吧!”就这样,亚历山大成了新的沙皇。

执政

1801年宫廷政变后,亚历山大开始主政,首先是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的大部分法令,恢复了贵族的特权,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时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了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尽管亚历山大一世推行的政策带有很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诸如农奴制问题上仍保持保守观点。

评价

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期间改革俄罗斯兵制,设立军团制,改变了从伊凡四世一直沿用二百余年的贵族统兵制。他的统治前期主要在战时中渡过,后期则沉寂在和宫廷仕女游玩,以及神秘主义的研究上,开始渐渐不理政事。

最终在继任者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爆发了一连串人民起义。历史对他的评价往往是两极化的,直到现在,他的行为仍然不能被理解。因此被称为”北方的斯芬克斯”和“两面神”。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