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波兰文: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2020年3月29日),又译彭德雷茨基,波兰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
2020年3月29日,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86岁。
1933年11月23日,潘德列茨基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他经常到中国访问演出,并担任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他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微分音乐。但是从70年代末期起,他转向了“保守”的、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风格。
2020年3月29日,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86岁。
潘德列茨基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做过很多惊人的尝试。他经常要求乐手用非常规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奏出新式音响。他的特色音响包括了微音划奏和密集音簇,但他从未因此而放弃音乐的旋律性和情感深度这些“传统”要素。
例如在论及他1966年的作品路加受难曲时,潘德列茨基曾说道:“如何形容这部作品并不重要,说它是传统的,是先锋的,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这就足够了。”他从70年代末的第二交响曲“圣诞”开始,回归传统的趋势更为明显。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新浪漫主义者”。潘德列茨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十分浓重,情感亦相当强烈。不少电影曾借用其某些作品作为配乐,例如2007年的波兰电影《卡廷惨案》。
为52件弦乐器而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作于1960年,此曲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属于相当激进的作品。
《路加受难曲》(St.Luke Passion),作于1962~1965年,这是潘德列茨基早年的一部重要的宗教音乐作品。
《波兰安魂曲》(Polish Requiem),作于1980~1984年,但潘德列茨基曾多次修订这部作品,包括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逝世之后的一次。
第二交响曲“圣诞”,作于1980年。
第七交响曲“耶路撒冷七道门”,有人声,作于1996年。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作于1992~1995年,为小提琴家安娜-苏菲·穆特而作。
潘德列茨基,1933年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登比察,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他用52件弦乐器而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他被誉为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媒体称之为“活着的贝多芬”。
潘德列茨基在中国乐迷心中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早在1998年,潘德列茨基就在北京亲自指挥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那也是他第一次将自己作品的“冰山一角”展现给中国观众。在创作之外,潘德列茨基还是一位涉猎广泛的指挥家,他在中国舞台上不仅指挥过海顿、贝多芬、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交响作品,还对中国风格的音乐表现出强烈兴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world/39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