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出生于英国亨廷登郡,英吉利共和国首位护国主(1649年5月—1658年9月3日在任),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曾逼迫英国君主退位,解散国会,并转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出任护国公,成为英国事实上的国家元首。
奥利弗·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的一个没落的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他站在议会革命阵营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4年在马斯顿荒原之战大败王党的军队。
1645年,英国议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他指挥这支军队,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为实际军事独裁者。他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建立了护国公体制。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
1658年,奥利弗·克伦威尔因病去世,享年59岁。
在步入人生巅峰的时刻后,克伦威尔接下来的举措,却导致了他的历史形象充满争议、迟迟无法盖棺论定。处死查理一世后,曾经甘于为支持《大抗议书》而亡命天涯、抗议滥用王权的克伦威尔,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全英境内说一不二的政治强人。如同他在征服爱尔兰时对暴力的迷恋,克伦威尔依靠军队解散了议会,在人生的最后5年中,克氏成为了共和国的“护国公”,这一终身职位不仅把立法、行政和军事大权集于一身,且有权指定继承人。
1655年,他进一步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区,每个军区由一名少将领导,实行警察统治,居民活动受到监视、异议人士遭到迫害。在2002年由BBC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投票中,克伦威尔名列第十。如何评价这个在中国中学教科书里都会提及的人物,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史家、政治家和媒体的笔下已经争论了三百多年。
1899年,克伦威尔三百年生辰之际,英国议员发起为克伦威尔铸铜像,此像当代尚卓立而面向议会广场,较若干国王之铜像更为雄伟。然而在铜像竖立之前,英国议会下院已就此事发生过数次激烈争论。1969年克伦威尔逝世311周年时,《泰晤士报》人物专栏同时登载了两篇评论克伦威尔的文章,一篇盛赞克氏的成就,特别是他为了提高英国的国力所作的军事武功;而另一篇则大骂克氏是一个伪善者、叛徒和法西斯的原型。
然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人们对法西斯的憎恶和忧虑,克氏那些“扼杀民主自由的残虐身影”也被重新阐述,丘吉尔对克氏做出了负面的评价。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自从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民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克伦威尔基本上是一个实干家,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因而很难估计他俩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洛克时代的才智状况来看,即使没有他本人,与之非常近似的政治思想也许会有人不久就会提出来。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world/39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