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战争在1360年的加莱条约后,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英法两国的较量却在这个短暂的休战期里,延伸到了第三国——卡斯提尔的领土。1367年,英法双方在位于当代西班牙北部的纳胡拉城外展开了大规模交战。这场战役让武功赫赫的黑太子爱德华,再次扬名海外。
英法百年战争在1360年的加莱条约后便告一段落。然而英法两国的较量却在这个短暂的休战期里,延伸到了第三国的领土。位于法国以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卡斯蒂亚王国的王位纷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内战。而英法两国都先后陷入了这个新的战场。
1367年,蓄势待发的双方在位于当代西班牙北部的纳胡拉城外展开了大规模交战。这场战役不仅让武功赫赫的黑太子爱德华,再次扬名海外。也让世人难得窥见了英格兰战术体系,在攻势作战中的表现。
虽然英法两国在1340年代开战时,主要以法国北部地区作为主战场,但双方争夺的核心利益却是位于法兰西西南部的阿基坦公国。公国境内的加斯科涅地区不仅以优质的红葡萄酒驰名欧洲,也是英王每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对于法国王室来说,这里则是他们的战略软肋,以及继续在法理上压过英国国王一头的关键。
很快,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便在阿基坦地区展开。当英国人发现自己无法通过大规模野战和攻克城市来迫使法国人屈服后,就以阿基坦公国为基地,出动小规模的快速机动部队,劫掠法国乡村,动摇法国人的抵抗意志与战争实力。为此,他们为几乎全部的步兵都配备了代步用的马匹,将手里的骑士与长弓射手,武装成了东方游牧骑兵的模样。
这样的毁灭性打击很快让法国王室坐如针毡。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就是全体出动的法军,追击英军袭扰分队得手后,带来的一场意外。虽然当时的形式对于英军来说非常不利,他们却还是利用事先选择的战场,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成功击退了法王约翰二世的大军。
也是在这场战役中,首次独立指挥大军的英国王太子爱德华,一战成名。他不仅在带队袭扰的小规模作战中表现出色,也在普瓦捷战役的大场面上如鱼得水。由于他总是习惯身穿黑色的早期铁制板链甲作战,因而获得了黑太子的美名。对于他的对手来说,这个穿得一身黑的年轻贵族,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神。
得益于父亲爱德华三世建立的雇佣常备军制度,黑太子的部队虽然可能人数不足,却绝对精锐。当时的英军远征部队,基本上都依靠国王与各级贵族承包商的钱袋子作战。为了军饷与劫掠所得,英军将士们不仅更加愿意服从纪律,也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更胜一筹的作战技能。相比之下,他们的法国对手就总是显得数量臃肿、指挥紊乱。
当黑太子爱德华带着大量劫掠所得,战场大胜的荣耀,以及被俘的法国国王回到阿基坦时,战略形势已经因为他的胜利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佩德罗一世由于得罪了国内贵族而遭至战败,还因为被指控偏袒犹太人而不得教皇的支持。他只能逃到了北方的阿基坦去寻求英国人的帮助。因为只依靠自己的小规模军队和少数终于自己的地区,他很难翻身。
面对南方的变局,远在英伦的爱德华三世也意识到了战略上的巨大威胁。已经建立军功与威信的黑太子被派到阿基坦,帮助佩德罗一世复国。除了1000多从英伦带来的精锐近卫部队,他还在欧陆就地招募了6000精锐的雇佣军。阿基坦当地的贵族为他提供了2000多军队,佩德罗一世自己也还能凑出800人的小部队。
这场即将来临的大战也顺带影响到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其他三个国家:
半岛东部的强国阿拉贡选择支持亨利二世,并向他派来了1000多精锐的标枪步兵。
与阿拉贡一海之隔的小国马略卡深感威胁,选择支持佩德罗一世。国王詹姆斯四世亲自带着小规模军队,绕过半岛来加入黑太子的部队。
位于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纳瓦拉则继续在英法对抗中扮演小丑角色。纳瓦拉国王查理一世先向亨利二世求援,希望他挡住南下的英军。接着又给黑太子叫苦,希望他为自己的王国打通被封锁的山隘。由于黑太子邀请他加入自己的联盟,查理又与一名卡斯蒂亚骑士串通,让后者在自己打猎时将其绑票,关进城堡。最后,300名纳瓦拉轻步兵,象征性的加入了黑太子的联军。
亨利二世(恩里克二世)此时也没有闲着,号称多达25000人的卡斯蒂亚大军被召集起来,随着他北上抗敌。包括贵族提供的骑士与重骑兵,以及适合于半岛多山地形作战的轻装标枪骑兵。更多的步兵则伴随始终。这支军队在一代人之前,刚刚大胜南方的穆斯林军队。他们即将面对一个全新的对手。
黑太子爱德华的军队既有传统的骑士部队和英格兰长弓射手,也包括了大量来自欧陆的重装步兵、骑兵和弩手。这样一支军队在比利牛斯山脉的小道上非常容易遭到攻击。亨利二世和盖斯克兰则都是小规模战斗与战略拖延的高手。当爱德华习惯性的派出100人规模的小分队在前方开路时,遭到了西班牙特色的标枪骑兵的突袭。
由于大军前后连绵数里,英军的前哨分队被围困在一座小山上,进退维谷。他们身后的英军虽然企图增援,却被大量卡斯蒂亚人挡住。最终,法国骑士与西班牙轻骑兵们下马步战,仰攻英军分队的山头。不幸的英军分队,全军覆没。有史以来第一次,黑太子率领的部队遭到了被敌人围歼的挫败。
前哨战后,两支大军都在各自的营地内相互眺望。任何一方都不敢在如此不舒服的地形上轻举妄动。只要拖延时间够长,后勤补给顺利的亨利与盖斯克兰将成功地逼退爱德华与佩德罗。
然而黑太子毕竟不是泛泛之辈,他在7天后的一个夜晚率军拔营,朝着东南方向穿过阻挡在身前的山脉。两天内,10000多人的英军行军50公里,从依然忠于佩德罗的地区找到突破口。但亨利的大军也是紧紧跟随,几乎形影不离。依靠着本土作战的地形熟悉,拥有更多轻装部队的卡斯蒂亚人还是在英军之前赶到了纳胡拉城下。
这样一来,黑太子的部队再次被堵住去路。他们的身前除了可以背城一战的优势敌军,还有阻隔两军阵营的纳胡拉河。如果半渡而击,英军恐怕没有多少胜算。但黑太子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整片区域都是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形,适合骑兵的作战。所以亨利与盖斯克兰没有理由不选择与自己正面开战。爱德华成功地将善于间接战略的对手,拉到了野战对攻的台面
1367年4月3日,亨利二世的大军开始渡河,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完成了背水一战的部署:
盖斯克兰的1000法国菁英雇佣军组成了卡斯蒂亚军队的第一线。盖斯克兰根据此前普瓦捷战役的经验,让手下的骑士与重骑兵全部下马步战。法国弓弩手与其他步兵分居下马骑士的两翼。
亨利二世亲自率领1500名最好的卡斯蒂亚骑士与重骑兵组成第二线的中心位置。在这些军事封建菁英的两侧,各有1000名西班牙标枪骑兵进行掩护。除此之外,一些弓箭手也分散在阵列之间,进行掩护。
大部分卡斯蒂亚步兵与阿拉贡人则组成了庞大的第三线。他们足有20000人之多,前后也需要分为两线。这些步兵背靠纳胡拉河,并扼守通往城市的桥梁。
终于可以进行野战的黑太子,也针锋相对地布置了自己的战阵:
第一线由军中的悍将,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指挥。他这一线有3000名下马的重骑兵、长弓射手,以及雇佣军步兵组成。
黑太子自己与佩德罗一起指挥第二线的3000人。下马的重骑兵组成了中心位置,两翼有长弓射手掩护。第二线的两侧则是长弓射手与雇佣军。
马略卡国王詹姆斯四世则指挥第三线的4000名加斯科涅部队与雇佣军。
和过去在克雷西及普瓦捷不同,这次的英军没有构筑野战工事。相反,他们还全体后撤了相当于标枪射程的距离,以便让卡斯蒂亚军队从容渡河。
两支军队的差异至此已经显露无疑。长期同南方穆斯林作战的卡斯蒂亚军队远比不上在西欧战场厮杀的雇佣军,盖斯克兰则不是以大规模野战见长的将领。当步行前进的法军佣兵遭到长弓射击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进入自己的射程。好在已经发展成熟起来的全身护甲帮助法国人暂时抵抗住了损失。
看到第一线受挫的亨利下令两翼骑兵进行侧翼骚扰。结果,标枪骑兵在进入射程内之前就遭到了两侧英军长弓火力的猛烈反击。第一次面对长弓的西班牙骑兵既不能抵近进行肉搏,也不能在合适的距离上释放标枪。他们的数次出击都被英国人无情地粉碎。西班牙人在遭到火力洗礼时,本能的向内侧转进,一头撞上了中央阵线上的英军,惊慌失措地离开了战场。
亨利此后又动用了手下的骑士部队,向英军进行了多次冲锋。然而英军的一线依然巍然不动,第二线部队的骑兵则顺势发起了反冲锋。至于盖斯克兰的下马重装部队,则在之后的时间里都遭受了英军近战部队的猛扑。因为没有逃跑的路,法国人决心死战到底。
亨利二世此时才明白,自己不可能通过传统部队去正面攻破英军的阵线。他开始将步兵部队招来,让他们向左侧移动,准备进行一次侧击。但当不习惯这种大规模调动的西班牙步兵开始出现混乱时,已经拍马杀到的敌军骑兵就让他们意志动摇。即便他们完成移动,也还需要面对已经向着同一方向移动的英军第三线部队。马略卡国王詹姆斯成功从右翼杀来,用自己的标枪步兵和加斯科涅的弩手一起向卡斯蒂亚人射击。
多重重压下的西班牙人终于开始奔溃,不少人在身后的河中淹死。盖斯克兰和他的雇佣军则已经被英军各种部队团团围住。当发现亨利的第三线也开始溃退后,盖斯克兰只得交出佩剑,向黑太子投降。
纳胡拉战役在卡斯蒂亚人的惨败中收场。7000人的法西联军命丧当场,英军损失却轻微得可以忽略不计。骑士一共就阵亡4人,长弓手挂了20人,雇佣军部队相加,也就40个步兵。佩德罗就此夺回了自己的王位,黑太子再次向敢于同他对阵的人展示了自己的恐怖。
不过,这场胜利最终还是没有让英国在半岛的战略布局得以完成。黑太子撤军后,佩德罗并没有及时履行报销军费支出的承诺。他很快又被亨利二世篡位并杀死。新的卡斯蒂亚舰队将在几年后控制英吉利海峡,并打得英格兰人心惶惶。
黑太子自己也将在1376年死于疟疾。他没有摆平的卡斯蒂亚问题将使得自己的儿子理查德失去贵族支持被废。废黜理查德的不是别人,正是兰开斯特公爵约翰的儿子,后来的亨利四世。黑太子奋斗一身打下的大陆领地,则将在他死后被释放回国的盖斯克兰全数夺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world/39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