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世界历史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所以塞尔维亚从此把6月28日称为“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

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刺杀过程

概述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1863年—1914年6月28日)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的一个秘密组织派出了多名杀手,埋伏在萨拉热窝市内,准备行刺。

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一个刺客向汽车扔了一个炸弹,但仅仅擦伤了斐迪南。

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另一个秘密组织成员,年仅19岁(有的教材写的是17岁)的普林西普(1894年7月25日—1918年4月28日)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双双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刺杀

1914年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

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亚的女侍。

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

第二次刺杀

斐迪南太大意了。死神在等着他。

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

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

这时,普林西普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一命呜呼。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普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列强角逐历史的进程又有其必然因素。

事件影响

斐迪南遇刺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战争的准备早已在进行中。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殖民地的斗争中,已结成了两个互相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即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进入20世纪,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叫嚣严重威胁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国在非洲的侵略计划和在南美的倾销政策也同英国发生尖锐的矛盾。德国积极加强海军,力图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英德在殖民地、商业和军备等方面的斗争使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张。德国的强大,使欧洲的“均势”被打破,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沙俄。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大陆寻找与它的宿敌法国接近。

事件评价

此次刺杀行为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并成为列强借口发动战争的导火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是中国网络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刺杀行为明显偏激,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灾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