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
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若焦点无法落在视网膜上,则称为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
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近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
遗传因素。大量调查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可见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其中比较明确的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环境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者的近视发生率较高,这也是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如果再叠加上环境照明不佳、阅读字迹过小或模糊不清、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更加促使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诱发因素。有研究提示,微量元素缺乏、营养成分失调以及大气污染可能都是近视的诱发因素。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长期近距离看电子屏幕也可能会促使近视发生发展。近视最为熟知的症状就是看近处基本正常,看远处视物模糊。随着近视度数增加,还会伴随一些其他视觉症状。
典型症状
远视力减退。远视力减退,但近视力正常。看远处目标时常不自觉眯起眼睛。
视疲劳。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头痛等。
外斜视。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眼肌调节,导致集合功能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视或外斜视。
眼球改变。眼轴变长,表现为眼球突出。当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眼底损害。多发生在高度近视,这类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
伴随症状
当近视度数较高,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或当合并眼底损害时,可出现以下表现:
视物遮挡。视野改变,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看东西可出现大片遮幕感。
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可出现视物变形。
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眼球转动受限。
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且比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异常,也就是从强光环境进入暗处,眼睛很长时间不能看清物体,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夜盲。
对比敏感度下降。患者可能视力下降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眼睛对平均亮度的区域辨别差别的能力严重下降。
飞蚊症。眼前黑影飘动的感觉,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最终结果
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高中有80%,非常严峻。眼球会随着度数增加被不断拉长,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脱离,甚至可能致盲。保护视力要牢记“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至少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以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shehui/38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