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带气旋,为了减少混乱,当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时,各气象机构便会对其作出命名。
热带气旋会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命名表命名,这些命名表是由世界气象组织的委员或各区负责预测热带气旋的机构制订。当热带气旋被退役,新的名字会被选出作替补。
热带气旋的命名方法在各区有所不同。
北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
在北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名字会依英文字母排列,交替作为热带气旋的名字。每个风季首个风暴名字的性别也会每年交替。六个命名表会被预先制订,每个命名表每六年会被使用一次。
在大西洋,“Q”、“U”、“X”、“Y”和“Z”不会被用作名字的起首字母;在东北太平洋,“Q”和“U”不会被用作名字的起首字母。这样,在每个命名表中,大西洋会有21个名字,而东北太平洋则会有24个名字。
当热带气旋在某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该地区可要求将其退役。然后受影响的地区会提出一个同性别的新的名字作替补。
当一个风季内大西洋生成的热带风暴超过21个,或东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风暴超过24个,命名表的名字会被用尽。之后生成的热带风暴会以希腊文字母命名。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首次出现这个情况。还没有以希腊文字母命名的热带气旋造成严重破坏而要面临退役,所以要如何处理这个情况仍为未知之数。
北太平洋中部
在北太平洋中部,热带气旋的命名表由位于夏威夷的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负责制订。四份由夏威夷语名字组成的命名表正在使用。不同于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部的风暴命名表不会每年变更。
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
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的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制订。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别由14个委员国各提供两个名字组成,名字会由所提供国家的英文国名顺序使用。
不同于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名称循环使用。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由日本开始,已自行为区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4位数字编号,编号首2位为年份,后2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气旋。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太平洋内的热带低气压编配一个两位数字编号。
为减少混乱,日本在1981年获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的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容许其他地区继续自行给予编号。自此,在大部分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会把国际编号放在括号内。
但是,各气象机构有时对热带气旋的编号会有差别,主要是因为其对热带气旋强度的评估有所不同。例如在2006年风季,中国气象局曾对一个未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风暴作出编号,因此在余下的风季,前者的编号都比后者的多出一个。
当热带气旋在某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该地区可要求将其退役。为该热带气旋起名的台风委员会成员会再提一个名字作替补。例如中国和香港会由市民作出提名,再选出若干优胜名字,提交世界气象组织确认选择其中一个名字。
南太平洋及东南印度洋
澳州气象局为澳大利亚制订一个热带气旋命名表,依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也会为该区提供名字。
西南印度洋
世界气象组织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委员会会为西南印度洋制订命名表。在2005年10月在博茨瓦纳哈博罗内举行的会议,委员会为2006-07年度和2007-08年度的风季各制订了一个命名表,由毛里求斯、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塞舌尔、南非、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博茨瓦纳、科摩罗、莱索托和马达加斯加提供名字。
当热带气旋在东经55度以西达到“中度热带风暴”的强度,位于马达加斯加的热带气旋警告中心就会为该系统命名。当热带气旋在东经55度及东经90度之间达到“中度热带风暴”的强度,位于毛里求斯的热带气旋警告中心就会为该系统命名。
北印度洋
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气象局新德里台风中心命名,而在该地区的热带低气压的编号都以A/B字母作结。 风暴名字由孟加拉、印度、马尔代夫、缅甸、阿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等8个国家提供。
如当前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对生命或财产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国际气象组织会讨论决定,是否将其从循环名单中删除,再由原来这个名称的国家重新提交新的名称,而提供名字的地区亦可自行要求更换名字。新的名字必须获国际气象组织该区域的委员会全体通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shehui/38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