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杀曹髦一案算是三国两晋的重大案件了,正是司马昭杀曹髦的行为彻底暴露了司马氏的野心,也完全铲除了曹魏的忠臣。不过关于这一事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存在许多争议。
记载司马昭弑君的各种典籍,在内容上有诸多分歧。例如:
关于曹髦的计划,《太后令》、《汉晋春秋》、《魏氏春秋》等均称曹髦在召见王经等时就已经决心出宫讨伐司马昭,但《晋书》称曹髦的计划是在宫中召见百官并罢免、放逐司马昭,并下令宫禁戒严、只待天明,但因为得知王沈、王业告密,才改变计划,主动出击。
关于人物言论,《汉晋春秋》记载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但《魏晋春秋》未记载此语,而是记载曹髦说:“假如这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不能忍耐的!今天务必行动。”《魏末传》记载的贾充鼓动将士的话,较之其他史籍中的更为露骨,即,当成氏兄弟率部下出列,又回头问贾充说“要杀,还是要抓”时,贾充径直说:“杀!”即使同是《汉晋春秋》,也因版本不同而存在岐说,例如《三国志注》中曹髦所说的“正使死,复何惧”一句,《世说新语注》中“惧”作“恨” ,含义有所不同。
关于曹髦败亡的过程,《晋书·文帝纪》等称司马昭的部众不敢与曹髦的部众交战,但《魏氏春秋》反映出曹髦死前其部众已经溃散,沦为孤家寡人,成济是在这种情况下受贾充鼓动弑杀曹髦。而《魏末传》则记载曹髦在双方交战中曾有“放仗”(即“放下武器”)的命令(一种理解是曹髦自知不敌,下令投降),但还是被趁机弑杀;该书还将刺杀曹髦者记载为成济和成倅两人。 此外,关于弑君所用的兵器,也有戈和矛的不同说法。
据《三国志》,曹髦的葬礼由庶人礼加恩提升为王礼,《汉晋春秋》则称曹髦下葬时,送葬队伍未挂旌幡,只有几辆丧车。百姓们围观,有人说:“这就是前些日子被杀的皇帝啊!”还有人掩面哭泣,悲痛不已。
此外,《汉晋春秋》记载曹髦在丁卯日下葬,但甘露五年五月无丁卯日。司马昭弑君之后最近的丁卯日为景元元年六月十五日(260年7月10日)。
《晋诸公赞》记载,王经拒绝与王沈、王业一同向司马昭告密。《晋纪》也反映出王经忠于曹髦。但《魏晋世语》则记载,王经是因为“正直” 才没有离开宫禁,且他也通过王沈和王业向司马昭传达自己的心意; [138-139] 王业并没有传达,这才导致王经及其母被杀。学者们普遍质疑《魏氏春秋》的记载,《资治通鉴》也采信《晋诸公赞》的记载,未采信《魏氏春秋》 ;但围绕《魏晋春秋》中“正直”的含义,仍存在争议。
《三国志》、《晋书·文帝纪》都有成济、成倅的家人被株连的记载。然而,丁国钧据荀勖劝谏司马昭不要诛杀孙佑的话(也就是“今成倅罪止其身”),认为所谓株连夷族并未实行。不过,从《三国志》记载的司马昭的表章看,成济和成倅被杀与司马昭上奏请求株连两事间有一定间隔,荀勖所说的“成倅罪止其身”,或许只是司马昭上奏请求株连之前的情况。
据《三国志》记载,陈泰死于司马昭弑君这一年,但未记载具体死因,也未提及陈泰参与司马昭弑君事件的处置。《晋纪》、《魏氏春秋》、《汉晋春秋》则均记载陈泰在司马昭弑君之后提出杀死贾充以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不接受。不过,《魏氏春秋》称陈泰在商议前曾和司马孚一起伏帝尸痛哭、商议后呕血身亡;《晋纪》是否记载陈泰之死不详,但其记载陈泰原本闭门不出,应不存在伏尸痛哭之事;《汉晋春秋》则称陈泰是在请求诛杀贾充而被司马昭拒绝后,回到家中自杀而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miwen/39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