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拥有了极为辽阔的版图。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自此,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唐朝灭亡。
唐开元盛世号称世界强国,历史鼎盛,但一次安史之乱便使其土崩瓦解,由此可见,没有清明的政治、优良的制度、谋国的大臣,仅有强大的经济,不过是腐败泛滥的虚胖而已,一旦矛盾爆发,便不可收拾,历史性的洗牌便不可避免。作为统治者,必须透过浮华的表象,洞察内在的忧患,采取得力措施,才能使国祚长久。
中央与地方,历来有不同利益诉求,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一旦失控,局部利益必然伤害全局利益。中央的政策便会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落到实处时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年深日久,就会形成政令不畅、腐败盛行的局面。地方的权利,必须限制;官员的行为,必须控制。地方势力一旦做大,中央必然被架空。
史载:春秋时,朝歌曾是卫国都城,卫国的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尚书·旅獒》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唐玄宗玩美女,丧失了江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是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9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