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双方交战无数,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还给了诸葛亮有力的一击,就是卤城之战。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蜀军和魏军在卤城可能发生的战役。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四伐魏国,司马懿应战。双方在卤城大战,诸葛亮败于司马懿之手,史称卤城之战。不过,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
太和三年(229年),蜀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今甘肃陇南武都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忍,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大雨班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魏国,包围祁山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曹叡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进军隃麋。后来,双方爆发了卤城之战。
曹魏因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张郃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
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到达上邽附近麦田后,没有等待收割一个月就成熟的麦粮,只对麦田进行了芟除破坏。据汉晋春秋所载,郭淮戴凌为保护麦田,仅帅四千人主动进攻诸葛亮主力部队,为亮所破,此说不为正史所载,仅四千人主动进攻又颇为费解,故此说存疑。司马懿军也为保护麦田,日夜兼程急行军抵达上邽之东,司马懿深知汉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兼之魏军经过通宵达旦的行军已为疲惫之师,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未能彻底破坏上邽麦田,使得这批粮食成了乏粮魏军与之对峙的资本。
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汉军对峙,不与交战。张郃认为蜀军从远来攻,“孤军食少”,必然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为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但司马懿不采纳。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由案中道进逼汉军。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此次战役的结果,不同的史书有不同记载。在《晋书·宣帝纪》中,司马懿大胜蜀军; 但在《汉晋春秋》中,诸葛亮力挫魏军。另外,在《三国志·张郃传》中,没有司马懿督张郃,也没有写出张郃追击的原因,“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而在《魏略》中则记载是司马懿不听张郃的劝阻,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尚不能下定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9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