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从小到大学过的历史课本中都把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作为一个平等的条约来看待,认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俄国人认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俄国外交领域的重大失败,俄国人本来打算完全占领黑龙江流域,并把黑龙江变成俄国的内河,这样俄国便又多了一个出海口,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令他们这一计划落空。
不管是从中国的历史课本还是俄国人的评价来看,《尼布楚条约》似乎看起来都对中国有利,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俄两国为什么要签订《尼布楚条约》?
俄国的对外扩张引发中俄冲突。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沙俄翻过乌拉尔山开始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扩张。1636年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到达鄂霍次克海。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此时,大清帝国的军队和沙俄入侵者频繁发生冲突。
1657年沙俄在中国境内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作为继续侵略的军事据点,这才爆发了中俄两国的雅克萨之战。雅克萨之战沙俄战败,于是向清帝国请求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清帝国同意和谈,然后停止攻打雅克萨。
雅克萨之战的结果是沙俄战败,清军大胜,那清军为什么不直接把沙俄赶出这一地区,而同意和谈解决边界冲突呢?
当时,大清所面临的问题是内忧外患。一方面,沙俄侵略者不断地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并提出通商要求;另一方面,西北边境的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康熙皇帝跟沙俄谈判的初衷是尽快划定中俄边界,然后好腾出精力来对付噶尔丹。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清军大胜,清朝为了平定内乱,还是选择和谈来解决边界问题。
那一向咄咄逼人的沙俄怎么也会同意和谈呢?
首先,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兵力不足,不能对该地区进行有效控制。第一次雅克萨战争时,清军3000人攻打只有450个沙俄守兵的雅克萨城。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时,清军2400人围困只有826个沙俄守兵的雅克萨城达一年之久,最后只剩下66人。在长达一年的围城时间,沙俄竟没有派援军来救援,可见沙俄在远东地区根本就没几个人。也就是靠几百人就征服了西伯利亚,征服了远东地区,要是跟大清真的打起来,还真不是大清的对手。
其次,俄土第二次战争爆发,沙俄无暇东顾。1686年-1700年,沙俄为了获取黑海的出海口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爆发第二次俄土战争,此时沙俄的主要兵力都投在了俄土战争,不想跟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以免形成东西两线作战。因此,沙俄同清政府和谈也是权宜之计,沙俄此次谈判未达到目的,后续必然还会更进一步加大对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争夺。
那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对中国是不平等条约呢?铭苏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
首先,《尼布楚条约》让中国失去了贝加尔湖这个巨大的淡水资源宝库,同时失去了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北大片领土。
贝加尔湖,这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前一段时间中国公司要在贝加尔湖边建瓶装水工厂都遭到俄罗斯居民的抗议,理由是中国公司破坏当地环境。中国还是按照每加仑2美元的价格购买,送钱别人都不想要。如果贝加尔湖在中国境内,那情况就会不一样。
也许会有人说北亚大片都是一毛不拔的苦寒之地,满族人连东北都怕冷,都躲到关内来了,都没人去那边,要了也没用。当初,沙俄还觉得阿拉斯加也是一毛不拔的苦寒之地呢,你再看现在的阿拉斯加。所以,不能以一时眼光看领土的贫富,只要是国土都要寸土必争。
其次,《尼布楚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割地的先河。其后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改订条约》及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约7万平方公里。
再次,《尼布楚条约》使沙俄的侵略成果以法定形式确定下来,中国无法再往北扩展。沙俄本是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国家,为了领土扩张,派了800人的远征队一路从乌拉尔山横扫西伯利亚,再到达远东地区,他们侵占了北亚大片领土,并在上建立据点以示占有。
其实,整个西伯利亚、包括远东地区,原来的居民主要是一些游牧民族和部落,由于无法抵抗沙俄先进的火器的进攻,遭到屠杀和驱赶,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他们只是在其上建立了几个据点而以,但这并不代表沙俄就是这片领土的主人,因为在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这些领土是属于沙俄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一定程度上就承认了中国北部的无主地就是沙俄的领土。
所以,以《尼布楚条约》形式确定下来的边界原来都是自己的领土,而失去的却再也回不来了。后来沙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很多割地条约,随着一纸纸条约而来的是大片领土的沦丧。对于守信的国家,无须签订条约都不会越界;而对于无耻之国,签订再多的条约都是一堆废纸而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8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