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实历史吗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实历史吗



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事件,当然,也不是完全虚构的事件。基本上,七分为真,三分为假。通常认为,在东汉末年时,由于汉室衰微,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战乱纷争。在此期间,荒蛮之地的董卓趁乱举兵入京,一举篡夺了军政大权,开始令人发指的恐怖统治。

初平元年(190年),各地诸侯共计十八路集结,以剿灭董卓和匡扶汉室为口号,共同歃血为盟。为了统一指挥,他们推举袁绍作为盟主,誓言不诛杀董卓绝不退兵。

关于这段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可谓精彩绝伦,浓墨重彩。而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故事,也自此开始深入人心。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太祖行奋武将军,共十一路诸侯讨伐董卓。

所以说,多个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确有其事。不过,并不是十八路诸侯,而只有十一个诸侯参与了这次联合行动,共同出兵与董卓交战。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参加讨伐董卓的这十一个诸侯。

一、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他是汉司空袁逢之子,也是袁绍的从弟。袁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世世代代高官厚禄,被人称为“四世三公”。

袁术的高祖是袁安,官居东汉司徒一职。袁安的次子袁敞,又做到了司空之职。袁安的长子袁京,虽然自己只做到郡太守,但儿子袁汤却官至太尉,而袁汤的三子袁逢和四子袁隗,也都官居三公的显赫地位,故而才有了四世三公的说法。

当传承到袁术这一辈时,袁家就徒有其名了,他既无容人之量,又无识人之明,就只剩下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建安四年,袁术就被依附于曹操的刘备所击败,在投奔袁谭的途中羞愤交加而亡。

二、韩馥

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人,曾担任过御史中丞,被董卓委任为冀州牧。

讨伐董卓失败后,他的冀州之地被袁绍夺取,只能被迫投靠张邈。结果,长期被张邈所猜忌,竟然在惶恐不安之下自杀了。

三、刘岱

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人,正宗的汉室宗亲,比刘备的血统纯正多了。他是刘舆之子,刘繇之兄,官至侍中和兖州刺史。可惜,他这个汉室宗亲没有太大本事,在黄巾军攻打兖州时,竟然兵败被杀。

四、孔伷

孔伷字公绪,陈留人,董卓掌权后被委任为豫州刺史,但却是起兵讨伐董卓的积极倡导者之一。190年底,他被董卓的部将李傕击败,具体的死因没有明确记载。

五、张邈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人,陈留太守,积极参与了诸侯的讨董军事行动。兴平元年(194年)时,他乘曹操举兵讨伐陶谦之际,联同陈宫一同叛曹,主动迎吕布为兖州牧。可惜,吕布最终被曹操击败,张邈也一并被其部下所杀。

六、王匡

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兖州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人。关于他的详细记载并不多,在董卓篡政时,王匡协同其他诸侯共同出兵。最后,他被曹操所击败并诛杀,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对此的记载。

七、乔瑁

乔瑁字元伟,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先任兖州刺史,后又担任东郡太守。初平元年时,他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也是讨伐董卓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后因与刘岱不和而被杀。

八、鲍信

鲍信字允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是讨伐董卓的诸侯之一。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实拥护曹操,是曹操前期主要的同盟,最后成为了曹操军中的将领。在192年时,曹操与黄巾军作战失利,鲍信为了救主而英勇战死。

九、袁遗

袁遗字伯业,也是袁家的后人,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随同其他诸侯一起参与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之后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不过,没过多久就被袁术所打败,具体的死因不详。

十、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出身名门望族的袁家,是讨董联盟的盟主。建安四年时,他击败了公孙瓒,势力达到了最巅峰。不过,一次官渡之战就被曹操打回了原形,在建安七年时病逝于邺城。

十一、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更是三国曹魏政权的实际奠基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路征讨四方,对内,先后消灭二袁、吕布、刘表和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先后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在曹操的励精图治下,他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使中原一带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秩序变得稳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