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2020年12月15日:冯端逝世

2020年12月15日:冯端逝世



冯端(1923年6月11日-2020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1934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初中部;1938年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冯端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被任命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长;1985年出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出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兼副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冯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学,以及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在体心立方难熔金属内位错的研究中,合作发现了浸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著。在复杂氧化物晶体内的缺陷与畴界问题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发展了一种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的新型人工调制结构材料。

2020年12月15日,冯端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人物评价

冯端是中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晶体缺陷、结构相变、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准位相匹配、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金属物理、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的科学著作闻名于世。

冯端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卓贡献:其科学工作跨越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两大学科,开创了功能材料的人工微结构化这一有重大科学与技术意义的领域;其科学著作,建立了新的学科体系,引导着一代学子的成长;其科学实践,对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派奠定基础。

冯端兼具志、德、责、力,有志,志存高远,锲而不舍;有德,胸怀宽广,坦荡磊落;有责,知行合一,诚信尽职;有力,敏于创新,勇于进取。博大精深的科学造诣和渊博知识,虚怀若谷的为人之道,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谦和真诚的待人品格,对后辈的包容、教诲和提携,尽现长者风范,凸显大师本色。

人物影响

2012年,冯端九十华诞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冯端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