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在中国从原生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制定了核心规则的人。强权政府的建立,几乎伴随整个中国的发展至今。“变法强国”的丰碑人物。每次民族发展低潮期,都有这样一座灯塔照耀和激励,实为民族大幸!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结合他的时代背景,商鞅所处战国乱世,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主要面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有以下三点 :

(一)周代、春秋时代都属于原始部落封建时代,人口稀少,人群可以由简单的礼制教化与封建贵族分治相约束,这个时候社会资源都是由贵族战争掠夺进行分配,阶层分隔极其严重,但贵族平民矛盾不算激烈,基本可以相安无事。等到战国时期人口日繁,农工商业更加发达,社会生活竞争愈发激烈,这时候以往简单的的礼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日形复杂的社会 。

(二)周代贵族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世袭繁衍与战争兼并,多数已沦为平民,比如庶出的孔子,平民与贵族的间隔缩短,但封建经济依然由贵族垄断,双方矛盾日益激烈。

(三)工商业发达后,因工商业基本由平民经营,于是平民崛起一支足以与贵族相抗衡的力量,如商鞅后的吕不韦,贵族也因此威信日坠,贵族封建政制,必为时代所淘汰且必须要改革 商鞅变法即是针对以上三点着手。

秦国一番变革,由原始道德礼制,进而成为法律邢章谨慎的法制社会:由贵族独占的封建经济,进而成为人民自由竞争的自由经济,由贵族封建分治的分隔僵化社会,进而成为人民平等自由的活力社会,这都是人类文化从低阶层进入高阶层的必经之路,而对于中华民族,这个伟业是以秦孝公,商鞅为首的改革人物完成的,虽然其尚有极多不完善之处,以及改革后的经济体制偏向于战时经济,法律较为严苛。

商鞅乃是中国历史上由封建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的重要人物,后代秦始皇便是在商鞅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出郡县制,成为大一统国家,汉继秦制,在汉初诛杀功臣,七国之乱削藩后,终于消灭了横隔在国家与平民中间的强大贵族阶级,使人民直接受国家统治,这种大一统制度更使得中国有高效的对外拓展手段,天下大势可以分久必合,没有像欧洲分裂成多个纷杂的小国家,这其中商鞅大规模削减贵族权力的改革思路,居功甚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