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早年生活
1885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廿三日)生于山东省乐陵市城西北城关镇赵洪都村一个读书人家庭,父宋湘及学识广博且多才,然而不通农事,成婚后便外出谋生。宋哲元两三岁时,家境破落。从17岁到23岁,宋哲元在家乡教了五六年私塾,他不收穷苦人家子弟的学费,义务为他们授课,因而在乡间受到敬重。
宋哲元少时爱武,曾参照民间武术书籍,早晚舞棍弄棒。屋前枣树下有条长石,他每天都要举起放下,坚持不懈以至把长石棱角都磨得光滑了。他还经常召集起同村的儿童,以枝杈折梃为武器,练步伐,摆战阵,赏进罚退,严明号令。1905年,宋湘及被陆建章聘至曹州参与戎机。
正式从军
1907年春,宋哲元复到北京,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并于第六镇第十一协第二十二标第二营补名额,同年冬考升丙班学长。
1910年冬,宋哲元从武备学堂毕业,在本镇见习。1911年春随北海镇总兵陆建章到广东,任中军处委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2月陆建章调任京畿执法处处长,宋哲元回京任稽查员,认识了冯玉祥。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哲元任左路备补军(统领陆建章)前营(管带冯玉祥)前哨哨长,驻防北苑。1913年8月任京卫军左翼第一团(团长冯玉祥)第一营前哨哨长。
1913年任连长。第二年围剿拉朗班师后,随着冯玉祥升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宋哲元亦升为副营长。此后,他跟随冯玉祥转战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并晋升为第二团少校团副。
1916年,随部驻防四川绵阳时,他与订婚三年的常淑清女士结为伉俪。
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拥戴清朝废帝溥仪复辞,冯玉祥下天台山兴兵讨伐,宋哲元率部进攻北京击败张勋的部队。
1921年和1922年,由于攻打陕西原督军陈树藩部和攻打河南督军赵倜部有功,宋哲元升任团长、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
1922年11月20日,宋哲元授为陆军少将。
西北军中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脱离了直系军阀系统,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委宋哲元为国民军第十一师师长,次年秋季又委宋为热河都统。
1925年5月5日授为陆军中将。
1926年1月1日冯玉祥通电下野以转移视线,4日冯玉祥再电段祺瑞辞职,以职权交张之江,即离张家口赴平地泉,准备经蒙古赴俄,并以宋哲元任热河司令,宋哲元就任热河都统。1月27日,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宋哲元、刘郁芬等通电否认国民军“赤化”,也未能阻止吴佩孚和张作霖的联合进攻,2月各系军阀联手进攻北京地区的国民军,宋哲元奉命去张家口和张之江、鹿钟麟等人经营冀察绥晋边界地区防务,以备不测。
4月6日汤玉麟占领热河,国民军宋哲元退察哈尔,15日国民军撤出北京,主力退守南口,宋哲元任北路军总指挥,28日宋由多伦行抵张垣,与张之江鹿锺鳞协商防守问题。5月6日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西路军总指挥,18日开始向晋军进攻,宋哲元任国民军西路总司令,主晋北进攻军事,一度攻克大同,进逼雁门,直、奉各方军阀加强进攻,战事激烈。7月19日奉军第十军副军长戢翼翘占多伦,宋哲元率军回援,晋北战事暂时缓和。8月14日,国民军因寡不敌众放弃南口,各将领自寻出路,宋哲元率部退到绥远。9月17日,宋哲元参加了“五原誓师”,10月初被任命为驻宁军总司令,在宁夏统筹军实,兼暂编第一师师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