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李渊:对士兵一视同仁,论功行赏

李渊:对士兵一视同仁,论功行赏



李渊能夺得天下当皇帝,证明他不是白痴,带兵“大小不分”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带兵方法,就是在现代各国军事家都讲究这种方法。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各地纷纷起兵反隋。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也于恭帝义气:元年(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李渊高举义旗,所属州郡陆续响应,广大民众纷纷前来应募,不过几天,军队就扩充了1万多人。

李渊对所属将士不分贫富贵贱,都以义士相称,使全军上下相处气氛融洽。此时,西河郡丞高德儒反对李渊起兵。李渊就派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一同领兵征讨。由于二人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作战常常身先士卒,使参战将士深受鼓舞,斗志旺盛,往返只用了九天,就讨平了高德儒部。

在行军作战中,部队纪律严明。中途见到瓜果蔬菜不付钱不吃,偶尔有个别士兵偷吃瓜果,一经发现,立刻寻找失主,按价付款。

另一方面,对因饥渴而偷窃的人也不予深究。因而,不但军内关系更加和睦,而且深得民众称颂,以致应募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到3万多人,将士们一个个都同舟共济,奋勇作战。

当年七月,李渊留下四子元吉镇守太原,亲率3万人马向隋都长安进军。大军进到霍邑(今山西霍邑),遇到隋将宋老生的顽固抵抗。又适值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同时又传来突厥兵进攻太原的消息。

李渊顾虑重重,不敢冒进,打算回师太原,先把突厥击退,再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在一部分兵力开始北撤时,李世民说服李渊收回了撤兵的命令。八月的时候,天气晴朗,李渊率军一战取胜,斩杀宋老生,攻克霍邑,为向长安进军打通了道路。

攻克霍邑,李渊似绝处逢生,十分高兴。进入霍邑城中,立即下令各部评议军功,奖励义士。这时,有些军吏提出疑问说:“军中虽不分贵贱,统称义士,可是这义士里面有主有奴,有贫也有富,包含着许多等级。奖励军功,该怎么去奖呢?难道都平等对待吗?”

这个影响部队内部关系的重大政策问题提出后,使李渊感到十分为难。他觉得军吏提出的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古往今来,将是将,卒是卒,将卒不分的前例,他还真不曾听说过。可他转念一想,在我身边英勇作战、屡建功勋的钱九陇和樊兴等人都是兵卒出身,难道能够埋没他们的功劳吗?

李渊想到女婿柴绍从军作战,把自己的妻子留在关中,因得到马三宝的帮助,在关中响应起义,已发展到数万之众。马三宝的才能是人所共知的,对马三宝能另眼看待吗?还有军中应募参军的贫民为数众多,而且作战都十分英勇,如果在奖励军功中不能一视同仁,必将使他们觉得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真正的回报,导致他们心灰意冷,削弱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争夺天下,权衡利弊,李渊暂时抛开了盛行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他当众宣布:“两军交战,刀枪弓矢不分贫富贵贱,而拿这些刀枪的人怎么能分贵贱呢?必须一视同仁,不分将卒,论功行赏!”

号令一出,全军上下无不雀跃欢腾。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但进一步增强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和战斗力,而且在民众中也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人民踊跃来参加李渊的军队,使部队迅速扩大,为进军关中造成了更为有利的形势。

由于李渊能够坚持贯彻论功行赏,一视同仁的政策,所以有些贫民出身的人,由于没了等级观念在自己心中的压制,只要自己奋勇作战,便会得到应得的奖赏,所以,他们作战更加英勇了。

李渊的这种一视同仁,论功行赏政策,不仅对唐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以后的一些封建王朝树立了一个争取民心的范例。

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众志成城,其利断金。如果团队里因封赏不均而导致人心不服,那无疑是对李渊军队战斗力的一个致命打击,李渊可谓智者,他深刻理解团队力量的重要性。论功行赏,不以贵贱作为标准,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大大加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