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徐祯卿和祝允明,这三人也算是天资聪慧,自小才学过人,在诗文书画方面各领风骚,只可惜个个都仕途坎坷,可谓是一对对难兄难弟。而剩下的文徵明,这个7岁还不会说话,11岁才开口言语,一生九次乡试落第的苦命娃,后来所得的成就却远超于这三人。
文徵明相比于唐伯虎、徐祯卿和祝允明这三位神童,确实有点笨小孩的意思。人家都是年少识字,才气出众,只有他生性迟钝。父亲文林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将来福气满满,不会痴傻一生的,因此时刻将文徵明带在身边教导。
弘治元年(1488年),勤学苦读的文徵明终于成为了乡里的秀才。然而在岁试时,只被评为三等,原因是其字不佳,因此文徵明开始刻意研习书法,后与祝允明一道在其岳父李应祯门下学习,两人也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弘治二年,又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跟从学画,自此书文画并进。
而文徵明或许也和其他哥几个一样,仕途坎坷。
弘治八年(1495年)秋,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考试不中。弘治十一年(1498年),卷土重来的文徵明和第一次赴考的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结果,文徵明再次落榜,反倒是随便听了老大哥祝允明几句话,稍微复习了下的唐伯虎拿下了那年的第一。
接下来的几年内,命运再三捉弄,心灰意冷的文徵明多次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笨小孩,几乎是要放弃科考,只有父亲一直看好他,并且不断给他灌鸡汤,说我的孩子为人谨慎,做事沉稳,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的。
或许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唐伯虎虽然春风得意,没到一年时间,反被科场作弊案连累入狱。出狱还乡时,江南一片哗然,唐伯虎落了一个夫妻失和,兄弟分家的结果。
此时的文徵明,在丧父之后日子过得都紧巴巴,却依旧顾念老朋友的交情,答应了准备出游的唐伯虎,照顾他放心不下的弟弟,还不断劝告唐伯虎要振作起来。徐祯卿因貌丑而仕途艰难,老大哥祝允明也还在继续科考落第。
父亲文林死在任上后,本可以拿到一批数千两的丧葬费,但老实巴交的文徵明断然谢绝了。人们都在嘲笑这人如此愚笨,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一家父子的刚正清明。也许正是因为文徵明如此老实谨慎,才没有唐伯虎那般心浮气躁。
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到苏州来招揽人才,准备日后的造反,45岁的唐伯虎不听文徵明的劝告,执意投奔宁王,到头来也只好靠装疯卖傻捡回一条小命。事后,唐伯虎才逐渐明白,自小透着一股子傻劲的文徵明才是聪明人,不管别人怎么,他都是心如止水,意志坚定,目光高远。
嘉靖二年(1523年),54岁的文徵明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特别举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翰林院待诏,从九品。多年的煎熬终于得见天日,可或许也正是一生九次乡试落第的经历,让文徵明看淡了许多事情。同僚们欺负他人愚笨,嫌弃他没有高学历,让这个本就不会溜须拍马的老实人萌生了对官场的厌恶和人情世故的坦然,在翰林院的新鲜劲一过,便想着辞官还乡。
嘉靖五年(1526年),自京城归来的文徵明,决定不踏仕途,致力于诗文书画。不久后,老大哥祝允明在豪放不羁中去世,好朋友唐伯虎也在自己赴京就职那年过世,年纪最小的徐祯卿英年早逝,四大才子只留下文徵明这个笨小孩,一个人多走了小半个世纪的路。
可也正是这后来近30年的时光,让文徵明的成就达到了顶峰,他老爹那句大器晚成也终得应验。
文徵明晚年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名满天下,人们称他为“四绝全才”。他的诗,像极了他本人,个性平淡却韵味十足,清人沈德潜在编选明诗时,四才子中仅收录了徐祯卿和文徵明的诗;他的书法,登峰造极,将小楷写到了超越前人的新境界,号称“明朝第一”;他的画,在恩师沈周去世后撑起了吴门画派几十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百姓来说,最可贵的还不是文徵明的诗词墨宝,而是他的为人品性。
晚年的文徵明虽然名满士林,但日子依旧过得清贫,有时候甚至连温饱都不能满足。但他始终坚持不给王室权贵作画,即使礼物多么贵重,他都一概不收。平常人家请求他写个字作个画,他倒是欣然答应,报酬也只收一些日常用品和粮食,不奢求更多的。
甚至当时江南市场上有人贩卖他的假画,文徵明也从不计较,认为那或许是贫困人家不得已而为之,比起自己的那丁点名气,让别人能够养家糊口显得更加重要。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90岁的文徵明在安详中离世,江南四大才子这部连续剧彻底谢幕了。而后世名气最出众的就数文徵明了,当时吴中几代学子都是受文徵明的影响而逐渐长大的。
他的艺术造诣,影响了明清两代几百年。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在给文徵明写传记时特别感慨道:江南四大才子中,诗、书、画各有专攻,唯有文徵明样样精通。
纵观文徵明的一生,没有唐伯虎那般天赋异禀,没有徐祯卿那般才气逼人,也没有祝允明那般豪放不羁,全凭自己的专注执着和踏踏实实,以及老天爷眷顾的长寿,才有了晚年的辉煌,彪炳千古的一代宗师。
或许这都是命,四大才子个个名留史书,却怎么也没想到,开窍最晚的,活得最久,曾经最笨的,后来居上,成就最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