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史浩生平介绍

史浩生平介绍



史浩(1106年10月4日—1194年4月27日),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词人。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宋孝宗即位时,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1163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1183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后,进太师。

绍熙五年(1194年),史浩去世,年八十九,追封会稽郡王。宋宁宗时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1221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史浩是南宋时期重要大臣,历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三朝,当然宋宁宗一朝算是擦了个边,算是三朝重臣。在高宗时期得到高宗信任,辅佐宋孝宗继位,因而得以登临高位,光宗时期兢兢业业,为国出新不改。

史浩在后世虽然名声不显,但是他绝对是南宋不可忽视的一位大臣。不说其他,只说他主持为岳飞父子两人平冤昭雪,就可以在后世留下一笔了。

这位南宋大臣,生于公元1106年,去世于公元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是书香世家的子弟。因为是家中长子长孙,所以自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导。后阿里与宋高宗绍兴十五年中进士,开始进入朝廷。历经三朝,封魏国公,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史浩出生书香世家,祖父史诏有“八行高士”的御赐称号,家中的伯父也都是进士出生。史浩小小年纪聪颖机敏,勤奋好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贯通经史。不仅仅是在学识方面,在品德方面也拿的出手,小小年纪就继承了祖父的“八行”家风,克尽孝道,友爱兄弟。

史浩小的时候,经常和自己的弟弟一起玩耍。有一次兄弟两乘坐牛车玩耍的时候遇到牛突然发狂,拖着车子四处狂奔,弟弟一下子就吓得哭了出来。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颠簸,史浩自己也不觉泪流满面。在这种情形下,他还一边试着控制牛车,一边安慰弟弟。

南宋政治家史浩是个什么样的人?史浩作为著名词人的代表作

等到后来有几位壮士发现两个小家伙的困境之后,前来解救。史浩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自己,而是想着自己的弟弟。看着壮士飞奔而来,他连连大声喊道:“快救弟弟,快救弟弟。”等到壮士们将弟弟抱下来的时候,牛车又拖着史浩跑了一大截。若不是大家发力狂奔,将史浩救下来,以后可就没有史浩什么事儿了。

史浩十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由他供养自己的祖父。当时正遇到金军南下,史浩扶着年迈的祖父逃亡。一路上他自己受尽苦楚和辱骂,但是却竭力保证家人的安全。

史浩是一个十分会察言观色,揣摩上意之人。这一点在面对宋高宗,辅佐宋孝宗之时显得尤为突出。

宋高宗一直无子,所以最后选择从宗室过继两个太祖系的儿童养在后宫,封为普安王和恩平王。其中普安王,就是日后的宋孝宗。

宋高宗对两个孩童初时是一碗水端平的,但是皇位只有一个,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出来。于是宋高宗就出题给两位皇子,算是一种考察。

宋高宗下令让普安王和恩平王写《兰亭序》五百本,普安王初时为难,不愿意写。后来经过史浩的分析,知道这是高宗的一次考验,于是写下了七百本呈上去。而恩平王一字也未写,宋高宗因此更加高看普安王。

高宗又赐宫女各十人奉侍二王。史浩又劝说普安王:“应当用庶母之礼仪相待。”普安就听从史浩的话去做了。几天后高宗将宫女全部召回,给普安王的宫女都是处子,而恩平王的则全都动了。所以宋高宗经过考核,最终封普安王为建王,后又封为皇太子。宋高宗退位之后,继承皇位,是为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四月四日,史浩为功德疏文,中说:“道骨既销于黄壤,仙游托在于青霄,伏觊光明,下昭窟宅,潜德九原而可作,遗芳万祀以长存。”下水岙长乐里山有史简叶氏墓,为史诏所筑,在叶氏墓一侧史浩建无量寿庵,前殿供佛,后殿奉祀赠冀国公史简,冀国夫人叶氏,赠越国公八行先生史诏,越国夫人徐氏四位神像。当年史浩在相位时,孝宗诏赐家庙,祀及五世,罢政东归,慨念始祖暨高祖俱无坟墓,乃卜地于东湖下水之原,筑五穴,具衣冠葬之,并植楹其上,自著招魂文,勒之石。

绍熙五年,八十九岁的史浩似乎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所有使命,在府中寿终正寝。孝宗为此二宫震悼,天子缀朝,封会稽郡王。

光宗即位后,又进史浩为太师,赐地金家岙或称上水岙,改名吉祥安乐山作为墓地。宁宗登极,又赐史浩谥为文惠,御书“纯诚厚德元老之碑”赐焉。

嘉定十四年,再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392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