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所处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是一个集大成的终结阶段。前代许多优秀的造园理论通过各种园林实体和园林专著得以流传下来,袁枚博览山水佳园,其个人园林思想必然受到以往各种园林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随园建造中,他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园林设计作因地制宜的调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袁枚在设计随园时,力求实现“壶中天地”、“须弥芥子”的最高境界。随园是文人园林中规模较大者,其所纳之景比一般园林更丰富。单《随园二十四咏》中就涉及24处景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者相得益彰。不仅如此,袁枚还依照四时、天气的变化,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景致,宜四季、宜晴雨,是袁枚为“壶中天地”赋予的新内涵。
除了容纳天地四时之景外,袁枚还对自己的园林寄托了首丘之思。袁枚在修整园林时有意仿西湖诸景,使“居家如居湖,居他乡如故乡”。不仅成为人工仿造自然景观的成功案例,也为随园增添了更深刻的情感内涵,即袁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园林思想以园林景观的形式得以表现,是袁枚对“壶中天地”思想的又一发展。
此外,在园林中营造坟茔生圹,也是袁枚园林思想的一大创新。据《随园六记》载,袁枚于乾隆三十四年在园西建造坟茔安葬其父,同时又在父亲的茔旁建造了自己、妻子、妾、仆婢的生圹,目的是使妻随夫、妾随妻、仆随主,各人死生皆有所随。至此,袁枚“壶中天地”又兼及了宇宙生死这一永恒的命题。袁枚将前代的园林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开发,使园林的意义与天地、四时、人情、生死都发生了外在与内在的联系,升华了“壶中天地”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袁枚的园林艺术思想以顺随自然与君子比德思想相统一为总体指导方针,既有对前代园林理论的辩证继承,又能结合其园林实践和治学经验发展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园林艺术思想,表现出与清中叶园林艺术相一致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作为园林设计与鉴赏大家的袁枚,不仅为园林建设提出了许多较为先进的造园理论,而且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将其保存下来。
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袁枚的随园一直是可供后代园林建造者学习与借鉴的范本。童隽教授就根据袁枚族孙袁起摹绘的《随园图》作出了随园的复原平面图。随园及袁枚的园林文学作品在园林建设方面的价值之大和影响之深也许是连袁枚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