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璀璨华夏史,是一部社会进步史,更是人类的战争史。社会发展离不开战争,进步与战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相挟扶走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统帅是战事的主导者,在战争频率最为密集的战国时期,秦国“武安君”白起堪称战争机器。可就是这样一位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之神,在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武安君”白起到底是“战神”还是“杀神”呢?
白起(?-公元前257年)白氏、芈姓、名起,少年白起喜兵书,尚武精通骑射。秦宣太后芈月之弟魏冉与白起交好,入仕秦国的白起经战场磨练,逐渐掌握了秦国的军事指挥权。白起南征北战近四十年,战场上所向披靡未有败绩,令各诸侯闻秦“武安君”无不色变。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的秦之宝,他为后来嬴政统一六国扫平了阻碍。下面,来看一份白起的生平战绩表。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任秦国左庶长,率兵攻韩国新城,大捷。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白起任秦国左更,领秦军攻魏韩联军,连破五座城池。在伊阙之战中,斩敌二十四万并俘虏魏国大将公孙喜。
秦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白起统秦军对魏发动国战,夺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白起统秦军对楚发动国战,楚国割上庸、汉水以北给秦国以求和。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率秦军继续攻楚国,鄢郢之战攻陷楚国都鄢城,后兵围楚国别都郢城,斩杀楚军二十余万。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白起统帅秦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华阳之战大破赵魏联军,斩敌十三万。后与赵国大将贾偃对阵,又斩杀赵军二万。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白起领秦军攻韩,攻陷韩国五座城池,陉城之战斩敌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间爆发了决定天下格局的长平之战,两国投入的总兵力,达到当时中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白起大败赵国将军赵牧,坑杀赵军四十余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以上就是秦将白起军旅生涯的战绩。据清末梁启超统计,战国时因战争而亡者大约有两百多万,而白起就占了其中一大半。
所以很多人觉得白起战场嗜血,根本不配为中华名将。后世诸多学者认为白起过于残暴,是杀人不眨眼的嗜血狂魔,在《孙子兵法-谋攻》有云: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们认为不流血甚至不起冲突的战争,才是一个名将该有的风度,才是战场上的最高境界。
而秦将白起所统帅的战争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这是极其不人道的行为。要知道战国时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人口对于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很重要,而白起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的弑杀,这完全就是在阻碍社会的进步。持有以上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所以白起名将的形象在后世也不是人人都能信服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以上的观点。白起统帅秦国军队,所经历的战争有扩张也有守护,白起是为国而战,这是军人的职责,也是秦国民的职责。白起最擅长的是歼灭战,其目的就是消灭敌军所有的有生力量,而对俘虏除了杀掉之外,其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一:若将这些数量众多的战俘关押起来,会消耗大量的居所和食物,还需要分配士兵对战俘进行看管。其二:一旦关押的战俘发生暴动,这对于白起的秦军将是重大的威胁,若前有敌军后有俘军,会对战局部署产生影响。其三:如果将战俘释放归国,那么秦军因为战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粮食等资源全都白白浪费了,上到君王下到为战争作出贡献的百姓,也都白忙活了一场;若战俘归国后重新发动战争,岂不是会让战事无限制的循环下去?所以白起对战俘除了全部斩杀,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是白起的无奈,也是秦国的无奈,或更是战争的无奈。
秦若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有白起这样的“人屠”存在。所以可以这么说,白起在战场上让敌人流血,是为了尽快远离流血。后世对于白起评价是两极分化的,关于这样的讨论或许还将继续下去。战神也好杀神也罢,而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需在战争中感悟和平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