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什么人

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什么人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所选的四人都是战国后期的名将,战功都很伟大,却没有军事著述。

此为战国后期秦灭六国时的四大名将,他们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主要战争都是秦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至于前期七国并强时的吴起、孙膑(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冲杀,严格来说不算将,与张良类似)、乐毅等人,其军事思想、统兵能力、作战方略等未必比以上四人差。但是吴起,孙膑,乐毅等都没有遇到过秦孝公之后的秦军,而那个时候的秦军是最强的。更为重要的是,起翦颇牧是千字文为了押韵和对仗而选出来的。

首先被确定的是李牧,宣威沙漠形容的便是他。而确定了李牧之后,和他合称颇牧(在古时颇牧被认为是名将的代称)的廉颇自然也会入选。而为了对仗公整,自然还需两人。说到战国名将,白起无疑是必然绕不过去的,因此他自然而然的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和他在史记中合传的王翦,自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意味着战国最杰出的四位将领。

其中比较让人了解比较深刻的人物就是廉颇,在我们课本就有一篇关于这个人物的介绍,那就是负荆请罪。当时的廉颇颇为傲气,不服蔺相如的才能,感觉他只是靠嘴皮子的功夫才做到现在的位置上面去的,所以他在外面一直宣扬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一直退让,廉颇知道就主动背上荆条去蔺相如的门上请罪,这就是著名的负荆请罪。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勇于承认自己错误,敢于面对自己,也正是由于他这种品德最终跟蔺相如成为生死之交,也让他成为战国赫赫有名的一员战将。不过他最终的结果确实十分的悲惨,只能远离赵国,郁郁而终。

相比廉颇而言,赵国还有一名非常有名的战将就是李牧,在赵国的后期可以说都是靠他支撑的,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一说,不过他的结局也是非常凄凉的。因为赵王迁听信谗言,罢免了他的兵权,不久之后就被杀害了。

而另外两个大将就是在秦国,这个庞然大国出来非常有才能的人,大家可能了解的就是蒙恬,但是今天我们讲的却不是他,而是另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就是白起!白起一生战功赫赫,曾经打败了韩魏联军,剿灭二十四万敌军。

并且白起和廉颇曾经也交过战,在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就作为秦国的大将用计攻破赵国的城池,坑杀了赵国几十万人。在白起晚年的得病时候,秦昭王被别人离间,让人赐剑给白起,白起临终之前感叹不应该坑杀赵国的人,最后自刎,让人感叹不已。

战国四大战将中唯一一个能够得到善终的就是秦国的王翦,王翦战功累累,同时能够韬光养晦,在即将统一六国的时候,选择了告老还乡。他重要的战绩就是扫三晋,灭楚国,为秦朝的大一统打下鉴定的基础。并且他的儿子王贲也战功赫赫,跟他一起合力灭燕国,当时在崇尚杀戮征战的秦国,王翦却能够依靠自己智慧取胜,而不单独靠着杀戮,这一点确实非常难能可贵的,也让他在最后能够成功的功成身退打下了基础。

回顾这四位战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的一生,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过度的征战而不得善终,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能够克制自己杀伐之心,获得比较好的结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单单靠杀伐征战是没有一个太好的结果的,而是要学会韬光养晦,克制自己杀伐之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