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秦国名将辈出。其中,声名赫赫的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白起、廉颇、李牧)仅秦国就占去了两位。这两位,一位是堪称“杀神“的白起,另一位则是拥兵60万,帮助秦始皇夷平六国,横扫八荒,最终实现一统万里江山的“战神“王翦。特别是王翦,一些人不免会生起这样的疑问:既然,秦始皇拥有王翦这么厉害的角色,他能帮秦始皇统一天下,却为何在大秦即将灭亡时不见他出来挽救大秦于危亡呢?
第一,王翦在当时生死不详。
王翦的生卒时间不详,虽然百科上说他死于公元前208年,但这个说法缺乏充足证据。因为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还乡,此后关于他的事迹不见于史籍。而且《史记》中对他病死记载也只是“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秦二世在位时,王翦与其子王贲都皆已去世)。并没明说王翦病死在秦二世在位期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所以王翦病死于公元前208年的说法,证据不足。一般公认的说法,都还是认为王翦卒于前210年之前。毕竟王翦是服务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
另外我个人认为,即便秦末那会儿王翦还活着,他也不大可能有大多的作为。因为首先,假设王翦能活到秦末,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第一次见于史书记载是献计逼死魏齐。虽然史书上对于魏齐是死于长平之战前还是长平之战后没有准确记载。但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之间,无论战前战后,赵国都怕秦国,都会逼杀魏齐讨好秦相范睢。
我假定是战后,即公元前260年。做为一个以军功为官,且能在秦国朝堂上献计,并且记入史书的将领,王翦这时的年龄至少20岁以上!否则他没资格说话。按公元前260年王翦20岁来算,那么他的出生时间就在公元前280年左右。以这个年纪活到公元前208年,七十多岁的王翦还能有多大的作为?人不服老不行,尤其是武将。像廉颇那种八十多岁还能领兵杀敌的例子,百年难遇。
第二,王翦出山未必能有善终。
秦朝统一前后诞生了两大武将家族,一是以王翦代表的王氏家族,二是以蒙恬为代表的蒙氏家族。蒙氏的崛起原本比王氏早,但由于王翦和王贲父子功劳大,六国被灭有五国跟他们父子都有关系,以至于灭楚后,功高震主了,蒙氏被王氏完全压制。所以从秦始皇开始,秦朝皇室就一直在扶持蒙氏制约王翦父子。比如王翦攻楚时,带走了六十万大军,给他当副将顺便监视他的人,就是蒙恬和蒙毅的父亲蒙武。
后来王翦退隐,王氏衰落,蒙氏顺理成章的成了头号家族,王氏则排到了第二。直接证据就是王翦的孙子王离给蒙恬当副手,秦始皇把公子扶苏也派到了蒙恬处实习,这妥妥的就是想扶蒙恬上位。再到后来,秦二世登基,下诏害死了蒙恬和扶苏,王离作为蒙恬的副手受到秦二世的拉拢和扶持,接替了蒙恬的位置。
从这个过程来看,王、蒙两家的地位在秦始皇父子的操纵下,翻过来,又翻过去,最后又翻了回来。再牛掰的武将,在皇帝手上也不过就是玩物罢了。所以,假设王翦还活着,以他的地位,以及秦二世和赵高的德性,他能不能善终,真的很难说。有可能秦二世会把他和蒙恬一锅端了,再扶持其它家族的人充当头牌。
第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bug人物,王翦能不能在项羽身上占到便宜,是个问号。
很多人喜欢习惯性的把秦灭的锅甩给秦二世和赵高,好像大秦将士忠勇能战,打不赢项羽完全是因为后方昏庸,接济不上才败下阵来。可实际上,直到巨鹿之战王离被项羽覆灭前,秦朝中枢对前线章邯的支持基本是无可指摘,朝廷基本上把能做的全做了,不仅军粮装备供应充足,及时调动一切国内兵力增援前线,并且还把前线指挥权也交给了章邯调度。可问题是,从对上楚军的第一天起,秦军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打不过楚军。
定陶之战前,章邯就打不过楚军,从山东东阿一直打到河南杞县,秦军始终打不过。后来是秦二世的援军来了,再加上项梁麻痹大意,章邯才翻了盘。定陶之战后,项羽上位,章邯、王离集中了秦朝关中军团和长城军团两大主力,四十万精锐部队,以胜利之师,占据地势,工事完备,并且士气还很高涨,就等着围点打援消灭不怕死的项羽。
而项羽带着新丧之师,区区五万人,既没有地利,又无粮草,仅携三日干粮就敢发动主动攻击,以破釜沉舟,有进无退,所向无前的勇气以弱击强。就是硬生生把秦军毫无破绽的部署正面打爆了。章邯没犯任何错误,项羽也没偷奸耍滑,他被项羽直接干翻,没有任何道理可说,只能说明项羽的楚军对于秦军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