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是战国中期最为著名的谋士,二者一起开创了纵横家这个之前没有的职业。两者究竟谁更胜一筹,小编在这里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相信亲们看了之后自然会心里有数!
1、出身
苏秦和张仪均出自鬼谷子门下,苏秦是张仪的师兄,两人所学均为纵横学,并在战国中将所学发挥到极致。说到鬼谷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
古书里记载,鬼谷子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不光苏秦和张仪,还有很多的战国名家如孙膑、庞涓、商鞅等都出自他门下。可以说他一人主导了战国的纷争和谋略也不为过,整个天下就如同他身边的一盘棋局,帝王、名臣们只是他手里的棋子。从出身来说,二人均是从鬼谷子,可谓平分秋色。
2、谋略
苏秦先于张仪毕业,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二十年的发展,国力在战国七雄中最高。因此,苏秦在分析了天下局势之后选择了秦国这个大公司作为自己就业的第一站。然而由于商鞅之前在秦国的影响力太大,而秦国当时已经开始显露霸主之相,秦惠王认为苏秦来了也只是锦上添花,因此并未重用,转而跳槽到赵国,仍然不得志再去了燕国,被燕王封为丞相。这时候苏秦才开始让天下知道自己的价值,他提出并组建六国合纵,并史无前例的同时担任六国丞相,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有趣的是张仪毕业后的第一站是楚国,但由于初出茅庐对军事方面不是特别擅长,亲自带兵吃了秦国名将司马错的亏,觉得太没面子了,在楚国快混不下去了。谁知道阴差阳错,师兄苏秦却从秦国跳槽,并且提出六国合纵对抗秦国。
“一个人往往只有当你失去他时才能体会到他的价值”,秦惠王估计对这句歌词不会陌生了,没办法只有发帖(昭示)求天下大贤来对抗合纵。于是张仪来到秦国,被拜为丞相,在分析了大势之后认为六国各怀心思,合纵并非牢不可破,提出了通过利诱、收买、反间等计将六国联盟分化瓦解,并孤立当时的第二大强国齐国,史称连横!
从谋略来看两人合纵连横堪称旗鼓相当。但有两点细节可看出苏秦在谋略方面略高于张仪。一是苏秦率先提出连横主张,并亲自拜访六国国君游说结盟,在当时各自为战的战国时代,可谓开创性之举,而张仪连横可以以合纵为参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网上下载一个方案书,抄抄改改也能用。
二是当时两人所处的背景:苏秦看上去是以六敌一,但是当时六国实力除了齐国可以跟秦国叫叫板,其他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六国之间的恩怨太多纠缠不清,各怀心思,同盟难度非常大。而张仪所在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二十多年的沉淀,国力冠绝天下,军队战斗力爆表,BUG级武将战神白起也开始崭露头角,再加上秦国两代明君治国君臣一心,堪称盛世。
3、志向
苏秦和张仪在同窗时就非常欣赏对方,视为知己。在下山之前曾约定好,苏秦去秦国,张仪去其他六国,看看谁能笑到最后。然而造化弄人,两人最终侍奉的BOSS却正好反了过来。在连横合纵的对抗时期,两人也多次交谈,张仪认为自己背靠秦国BOSS财大气粗,只要计无大错,凭一个稳字秦国也落不了下风,而师兄苏秦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逆天的志向非自己能比。
日天的志向往往意味着悲壮的结尾。由于反间计及六国间的恩怨,苏秦在齐国被刺客伏击重伤。在死之前,苏秦出奇计让凶手自动现形令后世赞绝:他让齐王定自己的罪,死后施车裂之刑,等凶手自动现形。齐王照做之后,买凶杀人的幕后主使——齐国的几个老臣得意忘形竟来鞭尸,结果被诛杀。苏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逆天之志更为后世所钦佩,而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相似的悲壮结局也更为后世所叹息。
综合以上几点,小编认为苏秦更胜张仪一筹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3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