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七岁的周恭帝被迫退位,后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但是在一年前,赵匡胤还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将领。在柴荣病重的时候还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可是为何在柴荣逝去仅仅一年,赵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称帝了呢?如果当初柴荣晚死几年,还有赵宋吗?在讨论柴荣不死是否能改变历史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被赵匡胤取代的后周。
后周的太祖郭威本来是名低级兵校,投奔后汉,因其骁勇很快便出任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受到了皇帝的猜忌,受身边大臣蛊惑,杀郭威全家。郭威听闻,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杀回了都城。干掉了仇人,手握废立大权,本想自己称帝,却担心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便立了一个小皇帝。后来京城风闻契丹进犯边境,郭威便率大军向北出发,大军走到了一个地方,怎么也不愿意前进,众将士非要拥立郭威为帝,并在混乱中将一面黄旗子披在了郭威的身上,随后郭威杀回都城正式称帝,建立了后周。
而郭威此时所作的一切都被赵匡胤看在眼里。要说赵匡胤实在是没有创意,10年后,赵匡胤照着郭威这个剧本,将这台大戏,重新演绎了一遍,建立了大宋。郭威建立了后周后没几年便死了,夺天下前,郭威的家人被后汉的皇帝全杀了,只有养子柴荣和他领兵在外得以幸免,因此只好将皇位交给了养子柴荣,好在柴荣励精图治、比郭威还要雄才大略。
柴荣征南唐,北伐契丹,在即位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将后周的疆域扩大了数倍之多,不但如此,柴荣还进行了很多改革,经济文化大繁荣,后世称柴荣为“五代第一明君”。可以说赵匡胤的宋朝不但在疆域上继承了后周,在施政上同样是延续了后周的方法,踩在后周的肩膀上大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后世的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柴荣不英年早逝,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会不会完成统一?赵匡胤是否还会在柴荣死后来一次兵变?先我们来看看赵匡胤敢兵变的两大倚仗:
1、军权在手
从后周太祖郭威起兵造反之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原王朝如此短命,能传位三代的已经是比较长久的王朝了。郭威认为这些王朝之所以如此短命,就是因为武将的权力太高了,权力大的武将看皇帝不顺眼,就起兵造反,取而代之,所以郭威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削弱武将的权力。
郭威死后,柴荣也一直想不能让武将有太大的权力,但对新建立的后周来说,四周强敌环饲,这个时候削弱军权,无疑是自断一臂,柴荣必须要倚重各路将军手中的兵将。这种情况下,柴荣无从选择。高平一站,赵匡胤展露头角,立下殊功,才得郭荣信重,在禁军中缓步经营势力。
2、主少国疑,人心惶惶
柴荣最大的问题,便是身后事的安排。自五代乱世以来,从来没有少主能够守住国家的先例。最大的威胁除了其他国家的虎视眈眈,还有国内各个将领,除了赵匡胤,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外甥李重进这些人,同样对皇位蠢蠢欲动。
主少国疑,人心惶惶。是以孙策不传子孙绍而传弟,司马师不传嗣子司马攸而传弟,赵匡胤长期以赵光义为实际储君,等到亲儿子长大成人后,赵光义羽翼已丰,尾大不掉,欲易储已不可能,也是同样缘由。郭荣重病后,为保孺子皇位,费尽心思去打压张永德、李重进,反让和郭威毫无关系的赵匡胤轻易得了天下,是他眼光和胸襟不如他养父的地方。
但是如果上天能够再多给柴荣10年的时间,一切都不一样了。首先这10年即便柴荣完不成统一,但也基本上处于大局已定的情况,在这几年,柴荣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可能会对他儿子即位产生威胁的大将,比如张永德、李重进、以及赵匡胤等。而柴荣多了十年,小皇帝也长大了,主少国疑的状况不复存在,即便他不如他的父亲那样雄才大略,但守成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有宋三百年,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繁盛,如此不同过往各朝的独具特色,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古代史上繁华富庶无与伦比的汴京城,实为周世宗郭荣这样一个小贩出身的帝王所奠基。郭威——柴荣——赵匡胤,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整体。三代君王历时近半个世纪后,才终于在李唐帝国的废墟重建了一个昌盛的汉人王朝,结束了兵戈连绵、黎民饥馑的百年乱世。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