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孔子的快乐是什么

孔子的快乐是什么



孔子快乐吗?如果单只是看他的曲折的人生经历,我们很难看到快乐,身边追随者虽然众多,但是他的思想却并没有哪个君主愿意真正推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55岁的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四顾茫茫,奔波14年,九死一生,忍辱负重,然而并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68岁的孔子发出:“知我者,其天乎"的哀鸣之后,凄惶地回到鲁国,把发扬自己思想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学生们身上,广收门徒,传播思想。

孔子的一生是曲折的,郁郁不得志,所以很多人在想,这样的孔子还有快乐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快乐贯穿于他的言行,思想中。《论语》开篇便讲了人生三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中有相当多的关于快乐的字句,根据统计,《论语》”乐“字出现乐46次,其中音乐的“乐”22次,比如:“子语鲁太师乐曰”等;快乐的“乐”字出现15次,比如“人而不仁,如乐何?”,“乐而不淫”等等;另外,还有理解为“嗜好”意思的“乐”,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整部《论语》其实都充满了“乐”,这个“乐”,讲的就是人生的快乐,以及怎么样拥有快乐的人生。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近”,这是讲学习的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这里说的是生活过得快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心境的快乐。

在孔子看来,教学是快乐的,求学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思想碰撞也是快乐的,在教学中,收获许多亦师亦友的真挚友谊更是快乐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哲学的中心思想,教学,求学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求不来的,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顺应本心。

怎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呢?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路线图,因为孔子本身就认为快乐是求不来的。既然如此,是不是人在快乐这方面就应该无为呢?当然不是,孔子认为,积极地人生态度会使人快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的学说不是叫人超然物外,而是教人安身立命的,在力所不及的时候“独善其身”,一旦能力足够则要“兼济天下”,进有进的乐,退有退的乐。所以孔子虽然终身不得志,但是并没有使他不快乐,更没有让他沉沦。有多大的能量就办多大的事,有多大的平台就办多大的事。

孔子说,自己到了70岁的时候就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何等自由,洒脱,何等的快乐。我们这个社会有点浮躁,但是只要我们自己能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想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浮躁能奈我何?等到我们能够“从心所欲”的时候,也许才能体会孔子的快乐吧。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果这样,哪里就还有烦恼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857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