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是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功臣,在如今一直拥有着很特殊的地位。对他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的人斥之为汉奸,反复无常的小人;有的人则视之为民族英雄。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识时务”的施琅在清初混的自然是不差的,不但因战功被封为靖海侯,他的后代,也就是八个儿子混的也相当不错。
长子施世泽,后过继给了施琅的早逝哥哥。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军攻占泉州,施世泽未能及时逃脱,被郑军挟持。郑经闻听施琅之子被俘,立时喜出望外,下令授予其女宿镇之职。施世泽惟恐连累到施琅和在京的家人,坚辞不从。
郑经令施明良、施世泽等,立即迁往台湾。施明良等只得将兵卒、家眷迁往船上,打算去台湾途中,另谋他策。可施明良手下之书办吕运等人,不愿迁往台湾,遂向郑经告发施明良、施世泽的密谋。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二十三日,郑经派兵至船上,将施明良及施世泽等逮捕、立即斩首,两家眷属七十二人,全部沉溺于海中。
次子施世纶,施世纶是施琅的儿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是清朝著名的清官。他曾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在民间也有“施青天”的称呼。著名的清朝通俗小说《施公案》,讲的就是施世纶。施世伦最终官至漕运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
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三子施世骝,曾经荫授员外郎,但是23岁就英年早逝。
四子施世骥,清康熙二十一年时,曾随施琅征战,负责后勤,将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最终官至广东廉州知府。康熙四十三年任,五十八年卒于官。
施世骥在广东廉州知府任上,兴建义学、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为发展该地的农业生产做出较大的贡献。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廉州发生饥荒,伴随瘟疫盛行,施世骥为受灾地区发放粮食和药品,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康熙对其政绩赞誉有加,称他为官公明正直。
五子施世騋,施世騋出身将门,却擅长诗歌文章。在17岁的时候,施世騋曾随施琅参与收复台湾澎湖列岛,也一直追在施琅身边。施世騋著有《东园诗集》。
六子施世骠,施世骠和他的父亲施琅一样,也是一名优秀的武将。施世骠不但参与了收复台湾之战,康熙三十五年时,也曾从军远征葛尔丹。施世骠曾担任广东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等职。
施世骠最大的功绩,是其在担任广东提督期间,绘制了南海、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的海图,并竖立的界牌,明确了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国土。
七子施世骅,曾被授予润州郡佐,“吏才敏练”。
八子施世范,施世范并没有担任官职,不过在施琅去世后,继承了施琅的靖海侯爵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8162.html